党员干部要知敬畏守底线
吴耀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讲规矩、守底线,首先要有敬畏心。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党员干部一定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这一重要论述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价值观、权力观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牢记嘱托、不负使命,严于修身、严于律己,做事有底线,心中有敬畏,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坚持为大公、守大义、求大我,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讲规矩、守底线,首先要有敬畏心。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只有心怀敬畏,才会慎终如始,知方圆、守规矩,才能不破坏规矩、不逾越底线。规矩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包括党章、党的纪律、国家法律以及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底线是事物质变的临界点、做人做事分界线,是决不能触碰的警戒线。没有敬畏之心,就会变得没有原则乃至肆无忌惮。“敬”要求我们有所作为,在前进路上心存进取之志;“畏”要求我们有所不为,在斗争途中保持清醒头脑。
讲规矩既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也是对党员干部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守底线是做人做事、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让大家都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明确的规矩和底线是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必须牢牢遵循的原则,为党员干部划出了为人处世的标准和红线。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与行动上拉起“警戒线”,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常怀敬畏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
讲规矩、守底线,就要对党绝对忠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最根本保证。讲规矩、守底线,就要做到对党绝对忠诚,不负党的重托。绝对忠诚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对党忠诚老实”是党章中明确规定的党员义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必须体现到对党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敬畏党,对党绝对忠诚就要知党情、感党恩,自觉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必须与党中央同心同德,听党指挥、为党尽责,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
讲规矩、守底线,就要厚植为民情怀。人民是党的根基与血脉,是党的力量与智慧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敬畏人民,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与人民融为一体,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
讲规矩、守底线,就要敬畏党纪国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法治、反对人治,对宪法法律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带头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规则、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心中高悬法纪明镜、手中紧握法纪戒尺,知晓为官做事尺度。”党纪和国法,既是防止党员思想出问题的“阀门”,也是党员的行为准绳。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严守党的纪律红线、法律底线,时时以法纪为镜,经常对照反思,在守纪律、讲规矩上做表率,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纪律上的老实人。
(作者单位:中共河北省委党校)
《兵团日报》(2022年5月16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