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兵团:​多样文化活动 点亮群众美好生活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3-11-16 10:31:02 作者: 编辑:郭辰雨 责任编辑:杨波

多样文化活动 点亮群众美好生活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马雪娇

文化具有强渗透、强关联的效应,文化的作用不仅体现为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还体现为“文化+”的赋能效应。今年,兵团各师团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文惠民、以文塑旅、以文促产,推进文化与农业、旅游业等深度融合,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六师五家渠市举办的第十八届郁金香文化旅游节上,演员表演非遗节目《风火流星》(资料图片)。兵团日报常驻记者李华北 摄

在一师三团举办的首届“核桃之恋”文化旅游节上,职工群众参加炫酷彩虹跑活动(资料图片)。何维军 摄

在五师双河市2023年“古道温泉杯”第十五届职工文艺汇演——八十一团专场文艺晚会上,演员们表演古典舞蹈《美丽双桥》(摄于6月29日)。陈艳杰 摄

11月4日,在四师七十三团广场,和着音乐的节奏,职工群众跟随着可克达拉歌舞团的专业演员,迈着轻快的舞步翩翩起舞,展现了兵团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图木舒克文化旅游美食节、首届塔里木文化旅游节、头屯河谷兵地文化艺术节、薰衣草文化旅游节……今年,兵团各种文化活动层出不穷,这是兵团殷实文化“家底”的一角,更是多彩兵团魅力长卷中的几笔。热热闹闹办活动,不仅将“文化大餐”直接送到职工群众身边,勾勒出精神共富的美好图景,还有效串起了旅游、文化等产业,把文化惠民落到实处,让职工群众参与其中、得到实惠。

以文润心,提升职工群众幸福感

今年5月,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四师可克达拉市俨然成了不夜城。

随着四师可克达拉市“草原之夜”文化旅游节开幕,伊犁河畔、市区街头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从汉服游园、武术表演,到社火表演、剪纸比赛,再到百姓大舞台、青年音乐会,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草原之夜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将“文化大餐”送到职工群众身边,勾勒出精神共富的美好图景。

“看武术表演节目、参观水彩画展、跟专业老师现场学剪纸技艺,各种各样的活动,让我们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可克达拉市市民张静说道。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要素。职工群众从活动“观赏者”到“参与者”,成为舞台真正的主角,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

一场热闹的文化旅游节背后,是四师可克达拉市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的最新成果。近年来,四师可克达拉市持续培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常态化组织开展春晚(村晚)、职工文艺汇演、送文化下基层、年味节等活动。今年,四师可克达拉市入选首批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

在六师五家渠市,各类特色文化节轮番登场,一道道“文化盛宴”把欢乐送到职工群众家门口,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加码”。

“唱响新时代 颂歌献给党”红歌赛、首届龙舟大赛、民俗文化节……六师五家渠市坚持文化惠民、文化为民,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打响“丝路边塞明珠 红色亮剑之师”品牌,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今年上半年,六师五家渠市采用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多姿多彩的文艺活动和文化旅游节等文化惠民活动142场次。

“我们举办百姓春晚、郁金香文化旅游节、文艺汇演活动,组织开展送文化下基层、群众文化大舞台等特色品牌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六师五家渠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发展中心副主任张慧丽说。

三师图木舒克市举办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文物、非遗等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努力推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助力激发全社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

“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座城市最年轻……”9月的八师石河子市,千人诵读的豪迈声音在城市久久回荡。八师石河子市首届诵读大赛暨千人诵读展示活动吸引了一大批热爱诗歌的职工群众参加,这次活动共征集到参赛作品300余件,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原创作品,选拔舞台朗诵选手4000余人次,开展线下诵读活动230余场。

近年来,八师石河子市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履行兵团先进文化示范区功能,用好兵团精神这一宝贵财富,充分发挥军垦文化资源优势,持续推动群众性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让职工群众在安居乐业中享受文化之乐,才能更好地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兵团各师市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以文化人,以文润心,持续开展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让职工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文化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以文塑旅,激活文旅融合新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今年,兵团各师团扎实推进文化润疆工程,抢抓旅游兴疆机遇,充分用好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节为媒,组织开展各种互动体验活动,做好文化“转化”文章,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七师胡杨河市举办第三届戈壁母亲文化艺术旅游节,通过系列活动展现军垦文化魅力,彰显“戈壁母亲”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

七师胡杨河市以“文化+”为发展思路,依托全国唯一的“中国军垦文化之乡”优势资源,突出“创新、融合、服务”理念,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着力打造“戈壁母亲”红色旅游品牌,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全力推进文旅产业发展。

以文塑旅,如何带给游客有品质、有特色的审美体验?“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找准最佳连接点成为共识。

一师阿拉尔市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独特风光,以“节”为媒,让文化与旅游同频共振。首届塔里木文化旅游节,依托极具特色的沙漠、胡杨自然风光,开展美食荟萃、沙漠越野等活动,给游客带来了别样的体验。

“我是第一次来到阿拉尔市,去了塔里木河的源头,看了沙漠深处的秋日胡杨,领略了这座城市的风采,这里独特的风土人情让人流连忘返。”游客张澜说。

十师北屯市在文化和旅游融合方面深耕、创新,让更多人爱上了这座有温度有内涵的城市。

揽山水之幽、得人文之胜。打生态牌、唱文化戏、走特色路,发展文旅产业、培育发展动能,十师北屯市依托丰富的冰雪资源,把红色文化融入旅游发展中,红色旅游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积极开展冰龙舟比赛、青少年速滑比赛以及全民雪地足球赛等冬季文旅活动,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形成了“生态驱动,多产融合,以文兴旅、全域发展”的格局。

一年四季,从南到北,各类活动在兵团多点开花,释放了链式互动效应,有效丰富旅游产业链各环节的文化价值内涵,将文化内涵、文化价值融入旅游产业链各环节,实现旅游业态价值升级,让兵团各师团处处人气旺,处处有看点。

以文促产,探索“文旅+”融合之路

文化具有强渗透、强关联的效应,今年,兵团以文促产、以文带业,推进文化与农业、旅游业等深度融合。

踏春赏花,古往今来,一直是人们探春的主要方式,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今年春季,兵团各师团纷纷以花为“媒”、以节“圈”粉,以乡村振兴为核心,不断延伸产业链,促进农文旅加速融合。

十四师二二四团枣花文化旅游节融合了文艺汇演、农产品推介、汉服秀、网红直播等18项活动,展示出“玉枣之都”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旅游资源。

二二四团文体广电服务中心副主任余雪俐说:“我们整合现有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旅游资源以及绿色生态资源,以枣花文化旅游节为载体,打造集研学、观光、采摘体验、饮食娱乐为一体的红枣产业示范园区,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振兴路径。”

为促进农文旅深入融合发展,兵团各师团做足“农”文章,打造“衍生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四师六十八团举办插秧节,开展插秧比赛、传统文化体验、虾蟹田认领、亲子互动、文艺节目演出等丰富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在美丽的风景中感受“稻米之乡”的民俗特色。

六十八团深挖稻作文化,建设了长丰稻作文化展览馆,展示了长丰稻作的历史、文化和科技成果,同时让稻作文化与群众文娱活动有机结合,建成了目前新疆唯一一个以“稻香文化”为主题的景区,在景区内的水稻种植示范区进行巨幅稻田画创作,丰富稻作文化内涵。

“稻田画是稻作文化的魂,我们将稻作文化和‘产业+’有机融合,做大做强做优稻作文化产业,为团场发展赋能。”六十八团党委书记、政委孙聃砚说。

从文旅之融到农文旅之融,兵团正逐步构建文旅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文旅+”融合之路正繁花似锦。

10月15日,铁门关半程马拉松比赛在二师铁门关市开跑。选手们在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一路领略着城市特色风光,感受这座军垦新城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二师铁门关市不断推动体育和旅游深度融合,展示当地旅游资源,丰富赛事旅游体验,让“体育+文旅”成为助推当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发挥文化在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实施“文旅+”战略,着力将本土文旅资源转化为满足大众时代文旅市场需求的品牌产品,成为兵团为促进文旅多元融合发展开出的“良方”。

今年,文旅+音乐、文旅+美食、文旅+体育、文旅+农产品等多重文旅“套餐”成为兵团各师团标配。各师团大力推动农产品、特色景致、体育赛事和文化、旅游创新融合发展,发挥文旅融合的拉动、渗透、催化功能,以“文旅+”为核心,促进文化旅游业与工业、农业等产业跨界融合,让文旅产业真正“生动”了起来。

各类“节”层出不穷,带动文化旅游新消费,以文旅资源的跨界融合实现了产业发展的“裂变”,助力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