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离不弃三十余载 用爱谱写手足情
孙文萍,女,汉族,1970年5月生,群众,第九师白杨市一六六团一连职工。普通职工孙文萍结婚后带着智力残疾弟弟一起生活,照顾着弟弟的日常起居,不离不弃32年,用爱谱写着手足之情。孙文萍曾荣获师市道德模范称号。
一声承诺 一生坚守
1972年,孙文萍的母亲在怀胎六月时查出重疾,便剖腹产生下弟弟孙中文。孙文中由于发育不全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智力残疾,更不幸的是母亲于1982年去世。未成年的孙文萍便开始学着大人的模样在照顾弟弟了。
1992年,孙文萍结婚了,新婚的甜蜜还未散去,放心不下弟弟的孙文萍想把生活不能自理的弟弟接到自己的家中。因为父亲年迈且体弱多病,孙文萍的想法得到了丈夫的理解与支持。
孙文萍夫妻二人照顾弟弟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95年5月,正值农忙,孙文萍夫妇在地里干活得知孙中文不见了。孙文萍心猛地一沉,她急忙扔下手中的活,与丈夫发动身边所有的亲戚朋友,开始寻找孙中文。村庄、田野、河边,他们找遍了所有孙中文可能去的地方,但弟弟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这些天,她几乎没有合过眼,孙文萍和丈夫几近疯狂地寻找着团场的每一个角落,声音因为不停地呼喊几乎嘶哑,眼中布满了血丝,手上也全是翻草垛被划烂的伤口。可他们却从未想过放弃寻找,终于在孙中文走失的第三天黄昏,在团场的一个偏僻角落里找到了孙中文。
尽管孙中文最终被找回,但这份惊吓让年迈多病的父亲病情迅速恶化。同年10月,父亲病危,饱受病痛的他临终前已说不出话,但他拉着孙文萍的手,眼中含着忧虑。孙文萍哪能不懂父亲的心思,赶忙说道:“爸,您放心,但凡我有一口吃的,绝对不会让弟弟饿着。我一定会好好照顾他的”,这一声承诺便成为了她矢志不渝的坚守。
守望相助 不离不弃
随着自己孩子的出生和成长,仅仅只有25岁的孙文萍肩上的责任愈发的重了。她不仅要照看生活无法自理的弟弟,还要兼顾自己年幼的孩子、挣钱补贴家用。本就瘦弱的孙文萍,常常处于体力透支的状态,丈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决定再出去多打一份工,多挣一份钱。可是没想到,他离开没多久,孙中文又一次走丢了,整整一个星期杳无音信。好在最终在派出所民警和连队书记的全力帮助下,再次走失的孙中文被找到并送回来了。但这数次走丢的经历给孙文萍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打击,她再也不敢有丝毫的松懈。自此,无论她走到哪里,都会把孙中文带在身边,即使去地里干农活也要让弟弟坐在自己车上,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防止再次出现意外。这些年来,姐弟俩总是“形影不离”,孙文萍那份耐心与温情,让邻里街坊都为之动容。
细心关照 无微不至
32年来,孙文萍一回到家就会陪在弟弟身边,陪他一起看电视、教他写字,带他去公园散步,让他感受生活的美好。她不仅学会了如何为弟弟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还自学了基本的医疗护理知识。每当弟弟发病时,她总能第一时间稳定住他的情绪,用无尽的耐心与关爱为他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如今的孙中文已经52岁,可他的智商只相当于六七岁的孩童,每当有人问起孙中文谁对他最好,他便脱口而出答道:“姐姐!”这份纯真的情感,是对孙文萍无私奉献的最好回报。以前,孙中文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其他什么都不懂。在孙文萍的悉心照料下,弟弟的身体状况逐渐稳定,甚至在某些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现在孙中文能听懂姐姐说的话,也不会自己乱跑。孙文萍忙的时候,孙中文甚至也会帮着洗洗碗、扫扫地。
长姐如母,孙文萍对弟弟的照料比对自己儿子还细致精心。“弟弟现在岁数大了,身体也不好,我这个当姐的,一定要把他悉心照顾好”,孙文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