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杜峰:扎根大漠十六载 法润民心守和谐‌

来源:兵团广播电视台-云上兵团、兵团日报-团炬时间:2025-03-08 21:23:25 作者: 编辑:冀翔 责任编辑:许灏

扎根大漠十六载 法润民心守和谐‌

‌——记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一师阿拉尔市司法局十六团司法所所长杜峰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秦俊伟

“感谢你们跑了好几趟帮我们调解矛盾,困扰我好久的烦心事终于解决了。”2月28日,在一师阿拉尔市司法局十六团司法所所长杜峰和调解员的耐心调解下,当事人申国普和同乡樊计康多年的劳务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经过几个小时晓之以法理、动之以真情的劝导、调解,最终樊计康当场支付申国普1.4万元劳务费。至此,双方关系终于“破冰”,双方也握手言和。

“法律专业知识强,熟稔本地人情世故,调解中能与群众产生共情、共鸣。”这是记者对杜峰现场调解的印象。

“调解就是一杆‘公平秤’,坚守公平正义,心中装着老百姓,用好公道、公心,大家就信服你。”杜峰说。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阿拉尔垦区,今年37岁的杜峰的足迹遍布团场基层连队、田间地头、社区街道。近日,这位被职工群众称为“矛盾克星”的基层司法干部荣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

扎根边疆基层十余年,他用“诚心、真心、耐心、专心”的“四心”调解法化解矛盾纠纷,为辖区职工群众守护公平正义、排忧解难,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兵团实践。很多复杂的事情,在杜峰的巧妙调解下,都得到了妥善解决。

这个本领,他是如何练成的?在忙碌又繁琐的岗位上,他为何能坚守十几年?近日,记者走近杜峰的工作现场,亲身感受他的调解“独门秘籍”以及浓浓的为民情怀。

推开十六团司法所“塔河源”人民调解工作室的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和为贵”牌匾和悬挂在圆形会议桌上方的“情理法”三个大字。杜峰正在埋头整理经手的调解工作日志,这是他日常的必修课。

“职工群众来了有登记,案结事了有记录。”这是他对自己的工作要求。

“记录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有时我就想,这事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怎样才能让双方都满意。”一谈起调解工作,长期扎根基层的杜峰总有说不完的话。

“倒一杯热水,说一句暖心话,听一通抱怨,找一个症结,解一个疙瘩。”每当有职工群众来找他“说理”,这“五个一”的“调解绝活”总能让调解工作事半功倍。

十六团位于塔河源头,毗邻阿瓦提县,处于兵地结合部,既是兵地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也是多民族职工群众共同生活的家园。面对涉及少数民族农民工的劳务纠纷,杜峰自学并报培训班学习维吾尔语,抓住每次调解机会向当事人请教发音。

“亚克西姆塞斯(维吾尔语‘您好’的意思)!”这句普通的维吾尔语问候,常让来访者倍感亲切。如今,杜峰不仅能用维吾尔谚语化解矛盾,还让“石榴籽”理念在调解中落地生根。

“矛盾纠纷就像戈壁滩上的红柳,根扎得深,解起来就得有耐心。”杜峰独创的“四心”调解法,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的“金钥匙”。

自2021年成立以来,这个以杜峰为核心的团队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000余件,涉及当事人9000多人,为职工群众挽回各类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9%。

群众利益无小事。杜峰把群众当亲人、为群众化纷争、帮邻里添和谐,他用脚步丈量民情,以法理浸润人心,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中绽放光芒。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