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基层看两会丨在民族团结大院,“方寸地”成了“增收园”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常丫丫、徐敏
3月6日,晨光初现时分,三师五十三团二连居民赛伯尔·艾牙孜家的大棚里,塑料薄膜上凝结着细密的水珠,掀开大棚保温帘,一瞬间,潮湿的泥土气息裹着暖意扑面而来,赛伯尔·艾牙孜走进大棚用铁锹开始翻地。
“看看,今年的地让我养得多肥!”赛伯尔·艾牙孜满脸自豪地向二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张伟伟说,“把地养好了,种出来的蔬菜品质才有保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张伟伟对赛伯尔·艾牙孜说,“你是咱们连队设施农业的‘专家’,可得带好头,把经验传授给大家。”
2022年,二连采用四合院形式,在连队建起32座民族团结大院,每座大院里住6至10户人家。利用专项资金和援疆资金,团场为每户人家在大院的空地上搭建了一座大棚,3月份种辣椒,7月份倒茬种豆角,每座大棚每年能带来9000元左右的收入,就这样,民族团结大院的“方寸地”,变成了大家的“增收园”。
“你这座大棚,去年挣了差不多有1万元吧?”张伟伟问道。
“种辣椒挣了9000多元,再加上种豆角,总共挣了1万5!”赛伯尔·艾牙孜得意地回答道。
“你还有种棉花的收入呢,加上家庭工坊和翻地机挣的钱,去年收入少说得有10万元吧?”张伟伟接着追问。
赛伯尔·艾牙孜挠挠头,嘿嘿一笑道:“差不多,差不多。”
像赛伯尔·艾牙孜家这样的大棚,在二连共有273座,大棚里出产的蔬菜,全部以订单方式发往图木舒克市商超和各农贸市场,确保了种植户收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张伟伟说,“这进一步提振了我们带领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信心。”
去年,二连“两委”经过多方考察,决定今年带领大家在大棚里试种贝贝南瓜。
“我也听说了,这个贝贝南瓜卖得好,我带头种!”赛伯尔·艾牙孜接过话茬,“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们得更加努力,把生产抓好,将日子过得更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