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关注丨两位在疆全国人大代表畅谈南疆新变化——
幸福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素凡
“我在南疆工作了10年,这些年来南疆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原来想都不敢想。”3月7日,在新疆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上,全国人大代表、喀什地区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逄子剑面对记者提问时感慨地说。
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如何做活“棋眼”,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增加各族群众收入?这是在场全国人大代表以及记者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2024年年底,随着新疆和田学院揭牌成立,南疆五地州实现了本科教育全覆盖目标,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当年9月,‘疆电外送’第四通道电源项目在若羌开工建设,这是南疆首个千万千瓦级‘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外送基地项目。未来,绿色疆电将跨越千里,点亮川渝万家灯火……”逄子剑用一个个事实列举近年来南疆地区发生的喜人变化。
事关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去年,新疆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2%,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南疆各族群众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以喀什地区为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8%。
这组数据是如何实现的?我们要如何持续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要通过稳农业、强工业、富旅游,不断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逄子剑告诉记者,借助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在新疆设立分会场的“长尾效应”及帕米尔高原等5A级旅游景区的品牌效应,喀什地区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419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9亿元,文旅行业持续向“综合消费经济”转型,巨大流量实实在在转化为带动产业发展和各族群众增收的经济增量,越来越多的各族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全国人大代表、和田地区于田县干部理论教育讲师团干部如克亚木·麦提赛地在回答记者问题时说,党中央的好政策,让自己家乡的面貌日新月异。大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收入持续增加,生活不断改善。
“我们于田县还有一个很美丽的名称——玫瑰花之乡,出产的沙漠玫瑰品质优良,玫瑰花、玫瑰精油等系列特色产品很受欢迎。”如克亚木·麦提赛地笑着说,目前,于田县玫瑰花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年产玫瑰干花150吨、玫瑰花酱800吨,玫瑰产业已成为于田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对南疆各族群众更是给予了格外的关心关怀。我们南疆老百姓都相信,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如克亚木·麦提赛地充满信心地向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