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深观察 保供全国丨兵团好物,“出圈”又出彩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郑娅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一个时期以来,兵团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将丰富的煤炭、风和光热资源转化为电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产业“链”式发展,让兵团好物“云销四方”。面对新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兵团能源资源、工业产品和优质农牧产品如何继续放大优势,提升保供全国硬实力?
更多兵团绿电输送到祖国大江南北
3月8日,迎着清晨第一抹朝霞,三峡新能源五家渠发电有限公司北塔山风电场运维班组成员赵强强与同事们一起向戈壁深处进发,对北塔山398兆瓦风电项目风机运行情况进行巡视。
他们前往巡视的这个项目,系准东至皖南正负1100千伏直流外送工程配套新能源项目。三峡新能源五家渠发电有限公司奇台分公司北塔山风电场共建有232台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398兆瓦,年发电量约10亿千瓦时。
六师北塔山牧场风光资源丰富,每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每平方米566瓦、日照小时数为3000小时,是新能源发展的一片“沃土”。这一项目2020年5月并网发电,与同容量燃煤发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39.5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98万吨。
“按照一个家庭年均用电2000千瓦时计算,我们的清洁电能可保障50万个家庭使用一年。”北塔山风电场负责人王燕海说,该项目的建成投用,不仅满足了区域用电需求、促进了电网结构优化,而且对改善区域大气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积极作用。
近年来,为确保北塔山398兆瓦风电项目持续稳定地为内地省市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兵团不断加大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新能源并网服务中的应用,充分挖掘新型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调节潜力,积极抓好外送通道建设,让电力保供覆盖面更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
目前,兵团积极参与承担哈密南至郑州正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第一通道)、准东至皖南正负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第二通道)外送通道发电任务。
兵团不少垦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开发潜力巨大。2021年11月,国家印发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化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清单,兵团3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被纳入国家第一批大基地名单,截至目前,兵团第一批大基地项目已全部建成并网发电。2023年4月,兵团88万千瓦新能源项目被纳入国家第三批大基地名单,预计这一项目今年6月建成投用。
科技创新势能加快转化为产业创新动能
近日,记者在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业节水)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正抓紧生产PVC管材、滴灌带以及暗管排盐单壁波纹管等产品,全力冲刺首季“开门红”。
在天业节水石河子分公司滴灌带自动化生产线上,“一气呵成”的滴灌带被依次装载出库,准备运往全国各地。“从压力补偿滴灌带到单翼迷宫式滴灌带,再到内镶贴片式滴灌带和小流量抗堵滴灌带,我们技术团队通过攻坚克难,推动公司节水灌溉产品不断更新迭代,掌握了大田膜下滴灌节水、水稻膜下栽培等多项关键技术,有效提升了农业用水效率。”天业节水总工程师李宝珠自豪地告诉记者,为生产出职工群众用得起、效果好的节水器材,1999年12月,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就成立了控股子公司天业节水公司,专门从事节水灌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如今,天业节水形成了完备的设计、生产、安装、服务体系,塑料节水滴灌器材生产能力位居全国第一,节水滴灌技术推广到了全国29个省区市以及中亚、中非17个国家,累计推广应用作物40多种、面积超过1亿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近年来,为破解传统创新主体之间各自为政、资源分散等瓶颈问题,兵团围绕七大主导产业、21条重点产业链,成立9家工业产业创新研究院,为创新聚势,为产业聚力,为发展赋能。
目前,仅七师胡杨河市就已建成电子新材料产业园和兵团电子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两家“链主”机构,落户铝基新材料企业16家,电子铝箔产能占全国的16%以上。去年,在七师胡杨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由新疆江浩电容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兵团首批12.6万只铝电解焊片电容器成功下线,填补了新疆电容器生产领域的空白。
“近年来,以天业集团为代表的兵团企业自主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更加自主可控。截至目前,兵团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这必将进一步推动兵团七大主导产业、21条重点产业链和三个“千百十”亿工程建设,有力促进科技创新势能更快转化为产业创新动能。
优质农产品“走出去”俏销全国各地
在新疆天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有序生产(资料图片)。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冯晓玲 田园 摄
“我们构建的立体交通网络已辐射31个省区市,最长的运输专线是乌鲁木齐到广州,全长约4200公里,乳制品送达最多只需要3天。”天润乳业董事长刘让告诉记者。
从2015年起,天润乳业开始布局建设立体交通网络,采用冷链运输方式,通过陆路运输、空运方式,将企业生产的优质乳制品发往全国各地。近年来,天润乳业疆外主营业务收入占比逐年提升,至2023年,疆外收入已占公司全年总收入的46.03%。
随着天润乳业市场策略更为明晰和销售渠道不断优化调整,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天润乳制品,提升了对新疆奶业和乳制品的好感度。
品牌建设,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兵团充分挖掘特色资源、深耕地域特色、升级产业链条,做足“土”文章,叫响“特”品牌,深入实施农业品牌培育工程,通过“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商标”双轮驱动,不断提升兵团农产品品牌价值。
目前,兵团已经建成了一大批享誉全国的粮油、水果、香料等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有31个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和中国农垦品牌目录,38个品牌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140个品牌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生产的粮油、水果、薰衣草及其制品在市场上得到消费者广泛认可。
在石河子花园机场,工作人员抓紧往航班上装运蟠桃(资料图片)。石河子至天津的航空货运专机开行后,八师一四三团生产的优质蟠桃从采摘到送达天津市民的餐桌,只需30个小时。 许亚夫 摄
2024年10月,兵团涉农企业携六团红富士苹果、二十九团香梨、图木舒克冬枣、六十八团大米、一〇三团甜瓜、天康放心肉等特色农产品,集中亮相第十四届新疆农产品北京交易会,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和采购商的关注。借助援疆资源优势,兵团名优特农产品还相继在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推介会、“山东甄选好品市集新疆馆”线上商城等活动中亮相,打通了产品供给链和销售合作渠道,有力推动了涉农产业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交流与协作。
在“一师融媒体——新农大研究生乡村振兴直播工作室”,一名主播进行网络直播,推介南疆特色农副产品(资料图片)。新疆农业大学研究生乡村振兴实践团队于2021年底组建,直播商品种类超过60个,目前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营销模式与销售网络。 阿迪力·艾尼 摄
“我们将不断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通过举办各类展会、搭建电商平台等方式,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拓宽兵团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兵团好物’成为叫响全国的金字招牌。”新疆中新建农牧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