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见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
冯远
在社交媒体上,“沉浸式练字”的视频吸引大量年轻人观看;在电商平台上,毛笔、字帖的销量节节攀升。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年轻人放下手机拿起毛笔,折射出他们寻求心灵慰藉的需求,体现出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喜爱传统文化,从马面裙、汉服、新中式服饰,到打卡中式糕点、古风茶饮,再到热门传统舞剧一票难求……不知不觉中,传统文化已融入年轻人的日常生活。
传统文化何以吸引年轻人?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当年轻人身着汉服漫步街头,或是在博物馆里凝视古老的文物,他们感受到的是千年历史的沉淀与传承。汉服的宽袍大袖、精致刺绣,承载着古人的生活美学与礼仪文化,让年轻人在穿着时体会到一种对传统审美的回归。这种审美不仅是外在的服饰之美,更是一种对和谐、典雅、含蓄的东方美学的认同。当年轻人翻开史书典籍,阅读古人留下的诗词歌赋,那些跨越时空的文字,不仅让他们感受到韵律之美、意象之美,也以至深的情感触动着他们的心灵。
互动体验与创新传播也是传统文化吸引年轻人的重要原因。如今,各种文化类综艺节目、线上线下展览以及沉浸式体验活动层出不穷。《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通过精彩的诗词接龙和“飞花令”游戏,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吟咏诗词的热潮;《国家宝藏》这档节目以明星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让历史文物“活”了起来;故宫博物院推出的线上展览和数字文创产品,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年轻人可以随时随地感受故宫的魅力。这些创新的传播方式,让传统文化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为年轻人提供了参与和互动的机会,让他们在体验中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并非照单全收,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在李子柒的短视频中,无论是手工造纸、酿酒,还是烹饪传统美食,每一个镜头都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博主李右溪制作了一系列科普视频,使得晦涩难懂的甲骨文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受到年轻人的喜爱。由此可见,当代年轻人对文化传承发展并不缺少热情。只要我们不断发展文旅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给予“冷门绝学”更多生存、发展的空间,就会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于文化传承发展的大潮中。
年轻人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与浸润,传统文化需要年轻人的传承与创新,这是一场令人期待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