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兵团充分发挥中央财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作用:以高质量发展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5-03-19 09:18:42 作者: 编辑:李永弟 责任编辑:许灏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兵团充分发挥中央财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作用——

以高质量发展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徐彤彤

人勤春来早,万物始“耕”新。

3月11日,四师七十五团五连职工赵峰一大早就来到农资仓库,检查刚运来的化肥。对于今年的种植计划,他胸有成竹:“今年我打算采用更科学的种植技术,争取产量有一个大的提升。”

2024年,七十五团利用中央财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打造中草药试验基地,共种植中草药70亩,根据中草药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等综合情况,分别以“育种+育苗”的方式,种下党参、防风草、红芪、独活与黄芪,从中筛选出适合在团场自然生态条件下高产、优质的中草药新品种,尝试走出农业种植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七十五团的发展路径不是个例。

近年来,兵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交流交融等多项举措,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谱写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篇章。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在中央财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支持下,九师一七〇团的“小沙棘”变成大产业。图为该团职工在采摘沙棘果(资料图片)。九师民宗局 提供

十四师皮山农场居民古丽苏姆阿依·麦麦提在皮山农场劳务市场举办的美容技能培训中,熟练掌握了美容技能。培训结束后,她在昆玉市福美丽婚礼服务有限公司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特别感谢劳务市场给了我这样的培训机会,让我学习了这么实用的技能,我现在每个月收入2500元到4500元,日子越过越好。”古丽苏姆阿依·麦麦提高兴地说。

皮山农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为目的,指导皮山农场劳务市场建设运营。皮山农场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何明武介绍:“目前,劳务市场已投入使用,通过在市场内定期发布就业信息,减少务工人员就业等待时间,架起求职人员和企业间的‘沟通桥梁’,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维护和谐健康的劳务环境。”

3月11日,家住六师红旗农场十二连下连养殖区的养殖户热亚以斯·教代正在给牲畜喂水。“从去年9月底开始,我们养殖区的牲畜就喝上了新水厂的水,每天按时放水两次,水很充足。”热亚以斯·教代说。

居民的牲畜用水越来越方便,这得益于2024年红旗农场十二连下连养殖区基础设施建设兴边富民项目的投入使用。

一直以来,十二连下连养殖区的105个圈舍都是使用地下水,由于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和养殖区水厂的设备管网老化,造成养殖户的牲畜用水困难,每天需要放水5次以上。为了改善养殖区的用水窘态,十二连申请了2024年中央财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切实解决110户养殖户的牲畜用水问题。

兵团坚持将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补齐基层基础设施短板,实施污水处理、供水、供暖管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连队人居环境,切实解决各族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吃龙虾,来四师。”

在四师六十八团,吃上本地培育的龙虾早已不是新鲜事儿。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既有粒粒饱满的水稻,也有只只鲜美的“虾兵蟹将”。

四师利用中央财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发展水产养殖业,带动各族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图为职工群众在拉网捕鱼(资料图片)。四师民宗局 提供

近年来,六十八团因地制宜打造“稻渔共作”立体种养新模式,建立一批稻虾、稻蟹、稻鱼共作示范基地,积极引导职工群众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亩产效益,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3年,该团利用中央财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实施小龙虾育苗工程建设项目。通过该项目,成功解决了新疆本地小龙虾养殖引种成本大、越冬成活率低等“卡脖子”问题,为团场200户近万亩水稻地提供质优价廉的小龙虾种苗,年产虾蟹383吨。同时,充分发挥联农带农机制,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实现每亩稻虾地增收300元目标,切实拓宽各族职工群众就业致富渠道。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与周边合作社联手,打造1500亩水稻澳龙共作田,让龙虾产业在六十八团发展壮大。”六十八团龙虾标准化养殖繁育示范基地负责人张晓光对该项目的发展充满信心。

在距离六十八团240公里外的五师双河市,游客们正在氤氲着热气的古道温泉康养中心里游玩。旁边的7座智能温室大棚,宛如“绿色芯片”,镶嵌在古道温泉旁。

自2022年以来,五师双河市利用富含锶水源的独特优势,创新性发展富含锶水源浇灌的蔬菜、粮食、果品等观光设施农业,7座智能温室大棚巧用地热资源,打造高端特色农业。

“大棚里种植的果蔬,浇灌的是富含锶等多种微量元素的优质温泉水。棚内采用先进的智能温室技术,可以自动检测室内温度、湿度、光照度及室外气象参数,并根据作物实际需要自动输入开启设备。”双河城建集团园林绿化公司负责人司成功说,“1个人管7座大棚,产量还能翻番!”

智能温室大棚不仅栽种草莓、蓝莓等高端果蔬,更以“无害化生产+低碳排放”模式,推动农业从“靠天吃饭”向“向科技要粮”转型。双河城建集团项目管理部部长石枫比喻:“这是用‘数字犁铧’耕出乡村振兴新天地。”

兵团以产业为“枝干”,以创新为“养分”,立足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实施一批特色种养业、农产品深加工、农文旅等产业项目,去年以来,建设了60座现代化大棚、13座厂房车间及配套设施、19个养殖棚圈,让共同富裕的“新芽”在边疆大地茁壮成长。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出门踏青的好时节。

地处六师奇台农场三十连的神仙湾景区即将迎来踏青旅游季。奇台农场三十连党支部第一书记路谢平趁着天气晴好,前往各家民宿,提醒职工群众早做准备,收拾好院子,等候游客们前来游玩。

六师利用中央财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促进团场连队旅游提质增效。图为航拍的六师奇台农场三十连神仙湾景区(资料图片)。六师民宗局 提供

自2022年起,奇台农场深度谋划,借助农场三十连毗邻一万泉和江布拉克旅游风景区的地理优势,利用中央财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实施神仙湾景区提升改造项目,既弥补了景区基础设施的短板,又给当地职工群众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4年,神仙湾景区旅游收入达200余万元,有效带动了连队农产品、特色产品的销售,进一步提高了神仙湾景区的知名度,职工群众发展旅游、吃旅游饭的意愿越来越强。”路谢平高兴地说。

收入节节攀升,情谊脉脉相通。神仙湾景区通过举办民族特色演出活动、篝火晚会等,大力促进旅游业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期间,我们精心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包粽子、赛龙舟、特色美食展示、特色演出等,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奇台农场文体广电旅游中心主任郭永婷说,“今后,我们还会举办各类活动及文体赛事,将‘农旅融合’转化为促进兵地交往的纽带,在同歌共舞中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

兵团以文化为“雨露”,以活动为“阳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花绽放、香满边疆。

从奇台农场出发,一路向北,走进“云上草原”。这里是“巴依木扎”——九师一六五团四连。

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一,巴依木扎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游人流连忘返。

自2019年以来,九师投入资金2630万元,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全力打造生态宜居和美连队,着力提升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了特色村寨职工群众的生活品质。目前已形成“一园、一塔、一池、一湖”旅游线路。

从土坯房到砖瓦房,从泥巴路到柏油路。在连队住了多年的职工海依兰·于斯甫汗对连队变化有着深切的感受:“这两年连队的基础设施建设得越来越好,游客也越来越多。我在连队开了一个牧家乐,每年都有不少游客过来玩。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我在四连住着感觉特别幸福。”

一六五团四连“两委”成员朱小鹏说:“近年来,团场积极打造四连和美村寨、十小店铺、团场文艺汇演等平台和民族团结主题公园,促进团场军垦文化、历史文化、少数民族风俗文化融合发展,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民生“根系”深扎泥土,到产业“枝干”擎起苍穹,再到文化“花开”香溢四方,兵团充分发挥中央财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作用,在边疆大地绘就了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壮丽画卷。未来,兵团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让团结之根愈加深厚、发展之树愈加繁茂、认同之花愈加绚烂。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