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的生命守望者
——记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李琳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常丫丫
3月12日清晨5时,一阵手机铃声划破黎明前的寂静,半睡半醒中,九师医院一七〇团分院庙尔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李琳摸黑抓起床头的手机。
“李医生,孩子他爸呕吐了一晚上,您能不能过来看一下……”电话那头,二连职工寇君花焦急地说。
李琳急忙穿好衣服,奔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恶心呕吐,还有点腹泻,这是胃肠型感冒。”凭借多年的行医经验,李琳麻利地为患者王学生输液、开药。此时,时钟已指向了早上8时。
一次次深夜出诊,一次次随时奔走……从青春年少到华发渐生,37年来,李琳始终坚守在深山牧区,只要牧工群众有需要,他总是随叫随到。
1988年,23岁的退伍兵李琳来到一七○团三连,当了一名卫生员。这个地处乌尔喀什尔山深处的牧业连队,80%以上的牧工分散居住在大山里的各个牧业点,路途遥远、交通不便。
初到连队,为了更好与牧工沟通交流,李琳主动学习哈萨克语,从简单的日常用语到专业的医学术语,他一个词、一句话地用心学习,很快便能用哈萨克语与牧民交流,也随之融入了牧工群众的生产生活。
“只要牧工们需要,我随叫随到。”多年来,李琳几乎每天都要往返于20多个牧业点。接到牧工群众求助,他都会第一时间上门。
2000年的一天,李琳在前往冬牧场巡诊的途中,得知一连牧工哈来·卡尔别克的妻子早产,便立即骑马前往。赶到后,李琳检查发现胎儿横位,需立即送医。在他的指挥下,大家找来一辆车,连夜将孕妇送往周边县城,没承想,车却半路抛锚,孕妇被困在了路上。
“别慌,有我在。”李琳当机立断在车内接生,他用体温焐热听诊器,根据经验将横位胎儿慢慢地转正。
“李医生就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回忆往事,哈来·卡尔别克感动依旧。
大山里路况复杂,早些年,李琳每次去巡诊,都会在心里默默记下线路,到后来,他不仅记熟了通往不同牧业点的路,还和方圆几十里的牧工群众成了好朋友。每次上门问诊,大家都会端出热腾腾的手抓羊肉、香气四溢的奶茶招待他;牧民的孩子要结婚了,他总是最先受到邀请的贵宾。
山里条件艰苦,李琳所在的连队,工作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可他却始终像一株白杨,一直守护在那里。
37年间,李琳治疗病患1万余人次,接生婴儿300多个,累计巡诊里程达17万公里。如今,他虽已满头华发,却依然奔走在山区牧道上,以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弘扬时代新风。2021年,李琳被评为九师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被中国农村卫生协会授予“优秀乡村医生”荣誉称号;2024年9月,被兵团授予“先进生产者”荣誉称号;今年3月,被评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个人”。
“牧民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面对多次调离的机会,心系乌尔喀什尔山牧区兵地职工群众健康的李琳,还是选择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