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不以山海为远 践行医者仁心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5-03-21 09:58:24 作者: 编辑:李永弟 责任编辑:许灏

不以山海为远 践行医者仁心

雷蕾

3月5日清晨,第五师中医医院走廊悠悠地弥漫着艾草的清香。诊室的木门每一次开合,都传出几句带着浓郁荆楚韵味的话音。

三指搭腕,眉头微蹙。“舌苔黄腻,夜里盗汗?”这是万志敏今日第12次问诊,他的话语里裹着沙哑。

候诊者离开,时钟已过正午。

医院的走廊长椅上,一位80多岁的老人手中紧紧攥着泛黄的病历本,在耐心等待万志敏问诊。“等万大夫,多久都值。” 老人轻声说道,声音里透着坚定。

3月8日,万志敏在“三八妇女节”爱心义诊活动中为患者诊疗。雷蕾 摄

原来,老人患风湿病已有三十多个年头,病痛如影随形,折磨着他。然而,就在去年冬天,万志敏开的七剂汤药,让他的病情得到了极大缓解,从此,老人便对万志敏的医术深信不疑。

万志敏来自湖北潜江市中医院,现任第五师中医医院内二科主任。这已是他第二次踏上援疆之路。第一次援疆时,他就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患者产生了深厚感情。而这一次,他带着比之前更深的牵挂、更坚定的信念,再次奔赴千里之外,只为续写那份医者仁心的使命。

2024年年底,万志敏首次为期一年半的援疆任务期满。此时,他主动申请延期:“这里患者太需要中医,我的使命远未完成。”他的话语朴实无华,却饱含着对患者的深情与对中医事业的执着。在他看来,援疆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

“我是医生,有责任去帮他们”

万志敏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爷爷和姥爷都是当地备受敬重的老中医。

在万志敏的儿时记忆中,家中常常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那些被病痛折磨得面容憔悴的患者,满怀希望地走进家门,在爷爷和姥爷的悉心治疗下,逐渐恢复了生机。

犹记得有一回,万志敏看到一位身患重病的大叔。彼时,大叔连走路都困难,经过爷爷几服中药的调理后,竟能慢慢行走,脸上也有了血色。这样的场景,让小小的万志敏对中医的神奇力量惊叹不已,一颗悬壶济世的种子,也在他心底悄然种下。

学生时代的万志敏,是个十足的“中医迷”。

为了钻研中医知识,万志敏常常在图书馆一泡就是一整天,高考结束后,他如愿以偿地考入大学,攻读中西医临床专业。

大学课堂上,万志敏总是坐在第一排,全神贯注地听教授讲解每一个理论、每一味药材;实践课上,他积极上手,不放过任何一个练习的机会。从辨认药材的气味、形状,到学习针灸的手法,他都一丝不苟。

凭借这股子钻研劲儿,万志敏的医术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与实践中稳步提升。

毕业后,万志敏入职潜江市中医院。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他很快在医院崭露头角。

有一回,一位糖尿病患者病情反复,情绪低落。万志敏不仅为他精心调整治疗方案,还多次耐心地开导他,教他如何通过饮食和运动辅助治疗。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对生活也重新燃起了希望。

诸如此类用心、耐心又负责的事例在万志敏身上不胜枚举。2021年,万志敏荣获“潜江好人”称号。面对这份荣誉,他没有丝毫的张扬与自满,他只是默默将证书收进抽屉,转身又投入忙碌的工作中。

2023年,潜江市中医院发布选派援疆干部的消息,万志敏听闻后毫不犹豫,第一时间报了名。他深知新疆医疗资源相对匮乏,那里的人们急需专业医生。

然而,万志敏这个看似果敢的决定,却在家中掀起了波澜。家中两个年幼的儿子,一个刚上小学,一个还在幼儿园,正需要父亲的陪伴与呵护。妻子平日里独自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孩子,早已疲惫不堪。而父亲的身体也不太好,需要人时刻留意。

一天傍晚,万志敏坐在餐桌前,犹豫再三,还是把援疆的想法告诉了家人。妻子手中的筷子停在了半空,眼神里满是担忧与不舍,孩子们也抬起头,一脸懵懂地看着爸爸。

面对家人的担忧,万志敏满心愧疚,声音略带沙哑地说:“新疆那边医疗条件有限,很多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我是医生,有责任去帮他们。家里的事,这段时间就辛苦你们了,等我回来,一定好好补偿。” 妻子沉默了许久,最终还是点了点头,眼中泪光闪烁。

当年7月,万志敏作为湖北省第九批援疆医疗队一员,首次奔赴新疆兵团。带着家人的牵挂和医院的期望,毅然踏上了援疆之路。那一天,他登上飞机,随着机身缓缓升空,城市的轮廓逐渐在脚下变小、模糊,而他心中的信念却愈发坚定。

飞机掠过天山,万志敏轻轻翻开爷爷的笔记本,泛黄的纸页上,一行墨迹在气流中微微颤动:“救治霍乱十七人,赊药三剂予贫户。”爷爷的医者仁心,此刻像一束光,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湖北医生,亚克西!”

3月15日,万志敏(右)和同事查看患者病历、了解患者病史 ,探讨治疗方案。雷蕾 摄

每天清晨,万志敏穿梭于走廊与诊室之间,身上带着一股让人安心的气息。“湖北医生,亚克西!”这句质朴的夸赞,在医院里时常能听到。

一位维吾尔族老人,被慢性支气管哮喘纠缠了许多年。每到发作时,老人连弯腰系个鞋带,都要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生活被病痛严重束缚。

万志敏接诊后,仔细地为老人进行中医辨证施治。他的目光专注,在查看老人的舌苔、询问日常症状后,心中有了主意。很快,他调配出了补肺益气的方剂。

接下来的日子里,万志敏时刻关注着老人的情况,根据恢复状况调整药方。仅仅过了三周,老人便能步伐稳健地徒步登上医院三楼来复诊。老人满脸激动,用不太流利的汉语,一遍又一遍地说着:“湖北医生,亚克西!”那满是皱纹的脸上,绽放出的笑容,是对万志敏医术最好的认可。

在万志敏诊室,类似的故事数不胜数。他凭精湛的医术和十足的耐心,迅速赢得师市职工群众信赖,周边患者也慕名而来,诊室门口常排起长龙。

万志敏常说:“援疆医生的价值,不只是治病救人,更要留下技术火种。”

医院里的年轻医生,工作热情高涨,可在中医思维上却有所欠缺。察觉到这一点后,查房就成了万志敏的“移动课堂”。

从脉象辨析,到经典医案讲解;从药材配伍,到康复调理要点,万志敏将中西医结合知识,细致讲解给年轻医生。

万志敏随身带着一本《中医基本理论选录》,书页泛黄,一看便知被反复翻阅多次。无论走到哪,他都带着这本书,随时答疑解惑,提供中医知识支持。

护士长景爱梅清楚地记得,有一回查房,遇到一位眩晕患者。万志敏指着患者的舌苔,问身旁的年轻医生们:“大家看出什么?” 年轻医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露迟疑之色。万志敏接着温和地说道:“舌苔白腻,这是湿浊内阻的表现,治疗时得健脾化湿,可不能单纯想着降压。”说着,他便结合书本上的知识,详细地给大家讲解起来。在他的指导下,团队调整了药方。没过几天,患者的症状就明显得到了缓解。

如今,在万志敏的影响下,“以病例为师”的带教模式,已然成为科室的传统。

年轻医生们围在万志敏身边,听他讲解病例时,眼神里满是敬佩与求知欲。他们笑着说:“万主任的查房笔记,可比教科书实用多了!”

在万志敏的悉心教导下,一年半的时间里,他带教的年轻医生已经能够独立处理疑难杂症,逐渐成长为科室的骨干力量。

工作之余,万志敏也没闲着,团场、牧区、边防哨所,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为职工群众量血压、调药方。每一个满意的笑容,都是他援疆路上最美的勋章。

“哪里需要,我就去哪”

2月底,北疆的寒风依旧凛冽。在湖北潜江的家中,万志敏的妻子默默地将一件件衣物叠好,放进那个略显陈旧的行李箱。

“第一次送你走,二宝还在幼儿园,现在都上小学二年级了,大宝衣服鞋子尺码你估计都不清楚了……但我明白,你的心有一半留在了新疆。”妻子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又透着理解的温柔。

万志敏站在一旁,满心愧疚,却又眼神坚定。他轻轻抚摸着行李箱,仿佛已经触摸到了千里之外患者们期盼的目光。

万志敏像不知疲倦的陀螺,援疆以来,累计接诊超5400人次。从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到棘手的疑难杂症,他凭借中医“望闻问切”的妙法,开出一剂剂汤药,缓解了无数患者的病痛。

时光飞逝,一年半援疆工作接近尾声。按计划,万志敏本可返回家乡,与家人团聚。但看到这里医疗事业正处关键发展期,众多患者离不开他,内心陷入两难。一边是对家人的思念,一边是对这片土地和患者的责任。

深思熟虑后,万志敏做出决定:主动申请二次援疆。

当万志敏在电话里将这个决定告知妻子时,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沉默。在那短暂却又漫长的寂静里,万志敏似乎能听到妻子复杂的心声。随后,妻子轻声说:“我知道你放不下患者,家里别操心,我们支持你。”

听到这句话,万志敏眼眶瞬间湿润,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深知家人为他的选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续签文件的那个夜晚,万志敏坐在书桌前,给远在家乡的大儿子写了一封信。

“孩子,虽然爸爸不能时刻陪伴在你身边,但我的心一直都牵挂着你,希望你能理解爸爸的选择,做一个坚强、勇敢、有爱心的孩子……” 他认真地写着,手因内心的激动而微微颤抖。

一滴泪悄然落下,滴在信纸右下角,晕开了字迹,那泪,仿佛是他对家人的愧疚,也是对援疆事业的执着。

归乡期间,万志敏虽然与家人短暂相聚,但他的心从未离开过五师双河市的患者。他的手机里存满了患者的联系方式,一有时间就远程指导他们用药,解答他们的疑问。哪怕身处千里之外,他也时刻牵挂着那些被病痛折磨的人们。

再次回到五师双河市,万志敏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同事热情的迎接,患者真诚的笑容,让他坚信自己的选择无比正确。他迅速调整状态,全身心投入工作。这一次,他带着更坚定的信念、更饱满的热情,为师市医疗事业倾尽全力。

夜幕降临,万志敏诊室的灯光依旧明亮,他坐在桌前,专注地学习最新的医学知识,桌上的那本医书已经被翻得有些破旧。

面对同事们的敬佩,万志敏只是淡然一笑:“我不过履行医生职责——哪里需要,我就去哪。”

从长江之滨到天山脚下,他用两次跨越千里的援疆行动,生动诠释了“大医精诚”。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