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兵团中小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政策落地观察:体育课“天天见” 育体又育心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5-03-24 22:20:44 作者: 编辑:李永弟 责任编辑:许灏

体育课“天天见” 育体又育心

——兵团中小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政策落地观察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常丫丫

“两个同学一组,双脚分开,与肩同宽……”3月17日,在四师六十四团中学操场上,老师正带领学生们上排球课。

今年春季学期,兵团的中小学生收到了一份“开学礼”——2月8日,兵团教育局发布《关于调整优化兵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综合体育活动安排的通知》,自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至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下简称“体育课”)设置调整为每天一课时,确保学生每天校内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以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

一个多月下来,这一政策落实情况如何?就此,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深入部分兵团中小学校、教育部门进行采访。

学生“动”起来,参与热情高涨

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在兵团各中小学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明显高涨。

在三师五十三团第二中学,每天下午的体育课时间,校园里都分外热闹。足球场上,学生们奔跑追逐,尽情享受足球运动带来的快乐;篮球场上,投篮、传球、防守,每个学生都全情投入。

3月14日,十师一八八团第二中学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跳绳训练。李姗姗 摄

“现在每天都有体育课,我们可以尽情地运动,很开心。”五十三团第二中学学生孜拉莱·衣尔帕江说。

在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之外,该校采取多项措施,鼓励各班级开展丰富多样的课间活动;要求教师高效利用课堂时间,不得拖堂和挤占课间时间,并通过随机进课堂和巡课系统抽查进行督导检查,确保课间时间不被占用。

“我们学校在原来每周3节体育课的基础上,每周分别增加了一节足球课和跳绳课,确保学生每天都有一节体育课,让孩子们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五十三团第二中学副校长赵晶告诉记者。

为激发学生们的运动兴趣,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也下足了功夫,除了传统体育项目之外,一些新兴体育项目如轮滑、踢毽子、啦啦操、跳绳等,也走进了校园。

此外,各学校还计划举办足球、篮球、田径等各类体育比赛,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为提升体育课质效,兵团教育局也提出,各级教育部门、各中小学校要全面落实“班级—校级—校际—师市”的分级分层分类赛事体系,经常性开展面向人人的体育竞赛,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开展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各种单项体育比赛。常态化开展校运会、体育节等大赛,创新举办学生体质健康专项赛事,各师市每年组织1次中小学综合体育项目学生联赛。

“‘每天一节体育课’要更好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还需要开发形式多样、符合学生特点的课程,千方百计提高体育课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快乐与美好。”兵团教育局体卫艺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政策更好落地,师资场地是关键

3月18日,五家渠第四中学的学生们在体育课上练习仰卧起坐。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魏新江 通讯员 马静静 摄

3月11日,在五家渠第一中学的体育课上,教师王丁航手把手为学生指导篮球运球技巧。记者在学校的课程表上看到,每周安排有5节体育课,包括篮球、足球、跳绳等体育项目。

为落实好“每天一节体育课”,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五家渠第一中学完善了校园体育设施,大量采购篮球、足球、排球、跳绳等体育器材,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我们坚持让运动惠及每一位学生。”五家渠第一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们通过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协调能力,还能促进智力发展、身心健康。同时,老师在体育活动中引导孩子们学会‘自信地赢’‘体面地输’,有机地融入了德育。”

近年来,青少年“小眼镜”“小胖墩”“小豆芽”“小焦虑”等“四小”问题广受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强青少年科学健身普及和健康干预,让年轻一代在运动中强意志、健身心。“每天一节体育课”政策的出台,无疑为培养学生运动习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供了制度保障。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部分学校在落实政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体育师资力量短缺和场地设施不足,仍然是很多学校面临的最大问题。据了解,有的学校仅有一两名体育教师,却要负责全校所有班级的体育课程。

为解决体育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兵团教育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通过体育教师“走教”、选聘兼职体育教师、优化调配体育教师课时量、培训全科教师、开展辅助教学、设立专兼职体育教练员岗位、购买特色课程服务等方式,确保体育教育教学优质高效开展。

针对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兵团加大了教育经费投入,优先保障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购置。今年,已有部分学校将操场改扩建列入计划,一批新的体育器材也陆续配备到位。

体育学业要平衡,效果评估需跟上

3月17日,在石河子第五中学体育课上,一名体育教师向学生示范足球基本动作。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常丫丫 摄

随着“每天一节体育课”的实施,如何平衡体育与学业的关系,成为家长和学校共同关注的问题。有部分家长担心,体育课时间增加了会相应压缩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适度的体育锻炼,其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体育锻炼可以让学生们放松身心,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现在,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更好了,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十二师二二二团子女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方斌介绍说,体育既是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格教育的有效方式,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方案并非简单的时间“加法”,而是通过科学的规划、管理、实施,让运动成为学生成长的“必需品”。

为全面评估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政策的实施效果,兵团教育局强化督导考核评价,要求各中小学校建立健全学生全周期体质健康档案,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的全面监测、评估和反馈评价,强化监测结果反馈应用机制,将相关指标作为学校校长、体育教师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依据。

同时,各学校也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体育教学模式。一些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设置特色体育项目,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又提高了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和主动性。

2月28日,三师四十四团第二中学的学生在体育课上打乒乓球。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芸 通讯员 哈尼克孜·哪斯尔 摄

“‘每天一节体育课’政策的实施,是兵团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我们将持续关注政策落实情况,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确保学生们能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兵团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个多月以来的实践表明,兵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政策,让学生在运动中收获了健康和快乐。下一步,兵团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体系,让校园体育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阳光雨露”,助力兵团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

记者手记

体育并非学业的对立面,而是相辅相成的存在。适度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能助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塑造健全人格。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就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无论是学校负责人、体育老师,还是学生和家长,大家都对这一政策表示认可。学生们说,每天运动后感觉更开心、更健康;家长们期望,孩子能通过运动拥有强健的体魄;老师也深知体育运动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每天一节体育课”政策的落实,是一场关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持久战。虽然目前已初见成效,但在后续推进中,仍需各方持续发力,克服师资、场地等方面遇到的难题,不断优化政策实施路径。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培养意志品质,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