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兵团人丨梅花香
董瑞歆、胥强
她叫石梅花,微信昵称“梅花香”。
30余载岁月流转,石梅花宛如凌霜傲雪的红梅,在乡村振兴的广袤沃野中,深深扎根,奋力生长,让沁人芬芳弥漫五师八十三团。那些缀满露珠的晨曦,那些踏碎霜花的足印,那些与盐碱地顽强斗争的峥嵘岁月,那些熠熠生辉的梦想,如同珍藏的诗篇,在石梅花心中静静绽放。
“梅花香”,这三个字并非简单的微信昵称,更似一面猎猎作响的精神旗帜,书写着这位基层巾帼用青春热血铸就的“梅花赋”。
扎根盐碱地,誓破种植困局
“这风沙太大了,你先回去。”
“我不回,我也能帮忙。”
时光流转,这段对话仍在石梅花的记忆中清晰回响。1990年盛夏,石梅花高中毕业。彼时,许多人选择到外地谋生,毕竟在盐碱地种棉花困难重重,八十三团又地处风口,风沙肆虐,大家都觉得种棉花难有好收成,不如去外面闯荡。但石梅花偏不,她坚定地说:“兵团儿女就要艰苦创业,没干过怎么知道干不成!”
石梅花毅然决然留在家乡,开启了与盐碱地的“斗智斗勇”之旅。1992年,石梅花成为一名连队职工,种棉花成了她职业生涯的起点。棉花是八十三团的支柱产业之一,种出高产、高品质的棉花,是职工群众一年的期盼。
石梅花家所在连队,地处阿拉山口主风道,风沙大、盐碱重。大风起时,凛冽的风掠过棉田,肆虐的风沙裹挟着泛白的盐碱土,给棉田蒙上一层灰黄的面纱。恶劣的自然环境,让职工群众在风沙与盐碱的双重夹击下艰难求生。
“有时候棉花前脚刚播种完,后脚地膜就被大风刮得满天飞。”回忆起往昔种棉的艰辛,石梅花感慨万千。播种、复播,再播种、再复播……长风卷起千层碱,却卷不走兵团女儿心中的倔强。石梅花立下“战书”:定要让这白花花的碱壳里绽出雪白的棉朵。
她把田间地头当作“实验室”,扛着铁锹挖排碱沟、打埂子、浇水洗碱、施肥播种、风灾复播,事事亲力亲为。她的身影穿梭在棉田间,宛如灵动的音符,奏响奋斗的乐章。身边的职工群众都称她为“铁娘子”。
晨雾未散,她已踩着露珠在棉田间忙碌。从播种到灌溉,再到病虫害防治,她不错过棉花生长的每一个重要环节。这片棉田就是她永不褪色的画布,365个晨昏,她用汗水和光阴绣出朵朵白棉。
劳作之余,她刻苦钻研风口植棉技术,虚心向他人求教,阅读大量棉花种植书籍,并大胆实践。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厚的回报。当年,她的棉花实现高产,籽棉单产、总产均位居全连第一。连队动员大家学习她的先进经验,石梅花和家人喜笑颜开。
次年,她的棉花种植经验在全连推广,所在连队棉花总产量跃居全团第一。“这可是我们连队的宝贝疙瘩!”“大家都跟着她学习怎么种棉花,盼望来年有个好收成!”……这些饱含真挚情感的称赞,不仅是对她艰苦奋斗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她扎根土地、带动大家增收致富的深深信任。这份信任,成为推动石梅花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干群心连心,共筑发展坦途
石梅花(左)代表五师八十三团国资公司与新疆中砌鸿博预制构件有限公司签订厂房转让合同(资料图片)。石梅花 提供
2013年,石梅花被任命为八十三团一连党支部副书记、连管会连长。初到一连,职工群众反映最多的民生难题摆在她面前——连队18.8公里的条田道路全是未经硬化的碱土路。
每逢下雨,原本松散的土路便化作泥潭,大型农机具深陷其中动弹不得。遇到大雨天气,职工群众只能赤脚蹚泥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的窘境,严重制约着连队的农业生产。
面对职工群众的期盼,石梅花果断表态:“解决出行问题,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出路!”第二天一早,她率先扛起铁锹走向条田路,撸起袖子,投入到铺路工作中。连队“两委”成员和党员先锋队迅速集结,职工群众也自发加入,大家齐心协力,决心改造这条道路。
为了尽快修好路,她与大家并肩挥锹,手掌磨出泡,缠上纱布继续干;砂石划破裤腿,也顾不上更换。每日收工时,她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
这场“铺路行动”持续了十余天。当最后一段路面完成硬化时,职工群众欢呼雀跃:“石连长带着咱们把‘肠梗阻’治好了!”职工微信群里瞬间被点赞表情刷屏,大家纷纷夸赞:“这个女连长,真不一般!”
这条凝结着集体智慧的“连心路”,不仅打通了农业生产的便捷路,更筑牢了干群关系的信任基石。
2016年,石梅花被推选为八十三团一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2017年8月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6.6级地震打破了一连的平静。地震中,连队房屋墙体开裂、梁柱歪斜。震后5分钟,石梅花到达现场,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带领党员干部逐户排查险情。
在倒塌的房屋前,一名职工哭诉:“书记,房子塌了,我没有地方住了。”石梅花紧握职工颤抖的双手,郑重承诺:“有党支部在,有我在,一定让你住进新家。”经排查,连队176户房屋已成危房,为避免次生灾害,她连夜协调搭建帐篷安置点,自己也以帐篷为家。白天,她指挥拆除危房、调配物资;夜间,她举着手电巡查安置点,安抚难以入眠的职工群众。
连续40多个昼夜,她没有回过一次家。
次年1月,连队新房建成,176户受灾职工住进了新家。“当时余震不断,她还为了我们四处奔波,我至今记得她满身尘土的模样。”一连职工刘刚回忆道。
2020年2月1日,石梅花接到八十三团人民武装部电话,需要她立即组织连队民兵,前往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托里镇查干莫墩村抢险。当日,冰洪袭击了该村,冰凌堵塞河道,村里的院落被大面积掩埋。石梅花迅速组织民兵赶往受灾现场。迎着寒风,大家拿起铁锹、十字镐,搬起大冰块,齐心协力展开救援。经过6个小时的奋战,圆满完成抢险任务,为地方村民挽回经济损失120万元。
“自然灾害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垮塌。只要我们同心,废墟上也能开出希望之花。”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让石梅花学会了在困境中寻找希望。
科技兴棉田,织就丰收画卷
在连队工作期间,石梅花时刻想着提高职工群众的收入。怎样提高棉花产量、保证棉花品质、学习应用新技术、拓宽职工群众的致富路,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她心头。
“我们都听你的,你说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连队职工群众十分信任石梅花,佩服她的坚韧和闯劲。
石梅花时常单膝跪在棉垄间,指尖捻开板结的土壤,仔细观察棉花生长情况。“主茎节间超过5厘米就得控旺了。”她边说边拔起一株生长异常的棉苗,“这棉苗长势不对,要赶紧请专业人员来看看。”她经常“泡”在棉田里,为棉花“把脉问诊”,种植户跟在她身后,记录棉花生长情况,期盼着好收成。
除了关注棉花长势,石梅花还带领职工群众尝试使用新技术。钻研滴水灌溉节能新技术、学习水肥运筹管理、提高棉花净采率……在她的带领下,一连的棉花单产逐年攀升,职均收入不断提高,职工群众欣喜不已。
2018年,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推开。连队党支部经市场调研和征求职工意见,决定由党支部引领、党员牵头,成立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社。
“咱们党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着大家一起种棉花、搞养殖,要让土地里生出‘金疙瘩’,带动更多职工群众富起来。”石梅花动员党员加入合作社,鼓励他们争当示范户。同年,她带领职工群众成立了以棉花、枸杞种植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社员达162人,注册资金100万元。
不少种植户感叹:“以前单打独斗,哪见过这阵仗!”“但我们就相信她,抱团取暖,听上去就能成!”
合作社对石梅花来说是个新事物。合作社如何经营、怎样服务好社员,她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籽棉收购、农产品加工、包装销售、信息指导、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她带领合作社为职工群众提供“一条龙”服务,并与原八十三团轧花厂洽谈合作。2018年,合作社成功加工皮棉700吨,进一步延长了职工群众的增收链条。
敢为人先、敢想敢干的石梅花,见证着团场连队的蓬勃发展,内心满是喜悦。每当提及连队的变迁,她总是满怀激情:“只要大家继续携手并进,连队的未来一定会更加光明。”
引领创业潮,点亮致富星光
五师八十三团国资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石梅花(右)在一场竞标会上与竞标监督员一起宣读竞标价格(资料图片)。石梅花 提供
“带着大家一起过红红火火的日子”,这是石梅花工作以来的心愿和奋斗目标。
担任一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期间,石梅花激励和引导职工群众创业。
一天,一连职工韦岸英找到石梅花,说出想开钢材厂的想法。石梅花毫不犹豫,立刻带着韦岸英开展建厂准备工作。分析钢材行业发展趋势和潜在需求、选择建厂地址、联系潜在供应商和客户……在她的协助下,韦岸英成功找到合适厂址,钢铁厂顺利投产。
“书记,我也有一个创业想法,您帮我看看可不可行?”此后,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向石梅花咨询创业事宜。
在石梅花的带领下,连队创业氛围日益浓厚,职工群众创业热情高涨。她的无私奉献和积极引导,成为职工群众心中的明灯,照亮了他们通往成功和幸福的道路。
在八十三团的一家服装店,笔者见到老板谢荣。“我当时犹豫要不要开店,是石梅花一直鼓励我,我这才下定决心。”谢荣的店面位置客流量大,选款紧跟时尚潮流,生意红火,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
服装店、洗车店、商店……许多职工群众在石梅花的引导与帮扶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创业之路。
2021年,石梅花被任命为八十三团国资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面对企业管理经验不足的难题,她没有退缩。“哪里是短板就补哪里,没干过的工作就边学边干,只要努力,总能干好。”公司初创,资源匮乏,仅有两名员工。她带领同事像拓荒者一样,一步步丈量土地,一笔笔记录数据,对全团国有资产进行摸底、清理、评估。他们的足迹遍布团场连队的各个角落,从荒废的仓库到闲置的土地,从破旧的厂房到尘封的档案室。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石梅花带领团队边学边干,探寻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新思路,让团场闲置资产重新找到市场定位,挖掘出许多资产的潜在价值,实现了国有资产的稳步增值。去年,八十三团国资公司盘活国有资产146处,实现利润299万元。
这两年,石梅花又带领国资公司团队开启新征程——创新国有资产与集体经济合作模式。去年,八十三团国资公司采用“党支部 + 合作社 + 职工”运营模式,引进200万尾“光合1号”辽河蟹苗,并聘请养殖专家为八十三团两河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水产养殖户传授养殖技术。去年,该合作社的螃蟹年销售额近2600万元,带动辖区1000余人就近就业。
“干工作,就要敢想敢干,更要干好、干实、干成。”看着职工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石梅花满心自豪。
多年来,石梅花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无私的奉献,赢得了众多荣誉,如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自治区劳动模范、兵团劳动模范、兵团优秀党务工作者、兵团三八红旗手、兵团“十佳青年”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肯定,更是她在基层工作中付出无数心血的见证。
她就像那扎根在团场土地上的红梅,坚韧不拔地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在盐碱地里,她用汗水浇灌出高产的棉花;在修路现场,她与大家齐心协力打通发展的道路;在创业浪潮中,她引领职工群众走向富裕。她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每一次付出都为团场的发展增添了一份力量。
如今,石梅花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继续为团场的发展和职工群众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她的故事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那股“梅花”的精神,也如淡淡的清香,弥漫在整个团场,感染着每一个人,成为团场发展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