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套种,看看他们怎么做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5-03-30 08:25:00 作者: 编辑:王祉珺 责任编辑:杨波

科学套种,看看他们怎么做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陈明珠 通讯员李乐、张培丽、董晓霞

编者按

为盘活土地资源、提升土地利用价值、增加土地收入,近年来,兵团各师市职工群众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积极探索“一地多收、空间互补”土地利用模式,通过在地块上搭配种植不同生长周期的作物,解锁现代农业的“增收密码”。

哪些作物可以“共生”“互补”?如何科学套种?本期“有话大家说”,让我们看一看种植户的经验和做法。

“西瓜+红枣”

解锁林下经济新模式

“今年,我计划进行林下套种,在红枣树下套种西瓜,目前已经完成了西瓜的播种工作。”3月25日,十三师火箭农场二连种植户丁蓓华说。

近年来,火箭农场二连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连队“两委”的鼓励和支持下,越来越多的职工因地制宜进行作物套种,走上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丁蓓华就是其中之一。

“西瓜有生长周期短的特点,播种下去2至3个月就可以收获,通过每年套种一季西瓜的方式,不仅不影响红枣生长,还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土地利用率高了,收入也能增加。”丁蓓华说。

发展特色产业,需要不断学习先进技术。为提升自身的种植水平,丁蓓华通过与其他种植户多交流、向农技专家请教等方式提升自身本领。

“为了在现有的土地上获得更大收益,我还计划引进一些这里少有的中草药种植,目前在进行土壤检测。这里气候适宜,今年会少量种植一部分中草药,等年底看看收益怎么样。”丁蓓华说。

“今年,我们连队推广林下套种西瓜模式,效益好的话,明年会继续扩大种植面积,争取让更多职工通过林下套种模式增加收入。”火箭农场二连党支部副书记、连管会连长东宝源说。

“孜然+棉花”

实现抗灾增收“双保险”

春风还带着料峭寒意,五师八十三团三连的棉田里却热火朝天。3月26日,在三连职工鲁川的棉田里,播种机正沿着路线匀速前进,播种孜然。

今年初,八十三团三连“两委”组织连队棉花种植户外出考察“一地多种、多收”种植模式,让鲁川眼界大开。

“在考察时,我了解到‘孜然+棉花’的神奇组合。3月播种的孜然,6月即可收割,正好为棉花腾出生长期,两种作物需水用肥还能错峰,光热互补的立体种植结构非常科学!”鲁川说,“我们团场昼夜温差大,有着沙质土壤,可以让孜然种植‘如鱼得水’。我回来后就决定也要种孜然!”

考察过程中,该连棉花种植户还了解到,孜然的根系分泌物可抑制棉田常见病害,这相当于给土地办了张“健康储蓄卡”。种植孜然具有“一水熟、省劳力、易管理、成本低、市场好、收入高”等特点,非常适合与其他作物进行套种,实现一地多种、多收。

“以前我只种棉花,比较单一,受市场价格影响较大,如果套种孜然就上了一道‘保险’,估算每亩能多赚2000元。”鲁川说。

今年,八十三团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依托团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引导鼓励职工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蒲公英+红枣”

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保障

3月26日,三师四十六团一连的一个枣园里,职工何思树双手麻利地操作着工具,更换水肥一体化管道。他俯身仔细检查枣树,查看枝干是否健康。“如今是枣树管护的黄金时期。等忙完这一阵,我就准备好好制定今年的套种计划。”何思树说。

去年,为了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何思树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在自家枣园里套种了40亩中药材蒲公英。

“蒲公英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还可作为食材,市场需求量较大。”何思树说,蒲公英适应能力强,病虫害少,不用精细管护,此外,红枣树树冠高大,树下空间充足,而蒲公英植株矮小,且偏爱半阴环境,二者在空间与光照利用上能够完美互补。

四十六团一连大力推行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也是何思树决定套种蒲公英的关键因素之一。这项技术保水保肥性能优异,能够精准地为作物输送所需的水分与养分。虽然红枣树和蒲公英在生长过程中对水肥的需求有所不同,但在水肥一体化系统的精细调控下,二者都能得到恰到好处的供给。

初次尝试套种模式时,何思树既期待,又不安。“从刚开始的选种、播种,再到田间管理,每一个环节我都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懈怠。幸运的是,整个过程十分顺利。”他说。尽管红枣产量并未显著增长,但品质得到了提升,套种的蒲公英更是喜获丰收。这不仅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收益,更让何思树坚定了继续探索科学套种方式的决心。

近年来,像何思树这样通过科学套种实现增收的职工群众越来越多,为三师图木舒克市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