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幸福触手可及”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段若冰、通讯员徐玥
3月24日,春日暖阳倾洒在七师胡杨河市南公园的水面上,市民雒秋红和朋友正沿着步道散步。“家门口就有公园,水清树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旷神怡!”雒秋红笑着告诉记者。
营造“触手可及的幸福”,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是七师胡杨河市深入推进城市建设的关键目标。从往昔的戈壁荒滩,到如今的现代都市,再朝着生态绿城大步迈进,七师胡杨河市凭借基础设施的“硬支撑”、生态治理的“绿底色”以及城市管理的“绣花功”,书写着新时代的安居篇章。
3月25日,七师一三〇团十六连职工朱凯云带着家人来到胡杨河市某楼盘售楼部,决定在这里安家。两年前,他和朋友瞅准胡杨河市的市场潜力,开了一家装修公司。如今这座城市蓬勃的“生长力”深深打动了他。“城市道路越来越宽,商业设施逐步完善,员工都在这儿买房定居了。在这里,幸福触手可及!我对这座城市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朱凯云言语间满是笃定。
近年来,七师胡杨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秉持边建设边管理的理念,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城市功能的不断升级回应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市综合体中,咖啡馆、图书馆、健身中心等一应俱全,填补了市民文化生活的空白;社区服务中心内,“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涵盖养老、医疗、教育等多项服务功能,让居民生活便捷无忧。截至2024年底,七师胡杨河市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0亿元。
“数字的背后,是城市骨架的舒展。信敏新天地、书香苑等商住综合体拔地而起,团场职工、外来务工者、创业者在此汇聚,有效构建起城市‘安居—乐业—兴城’的良性发展循环。”七师胡杨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郭义昌说。
城镇化绝非简单的钢筋水泥堆砌,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站在胡杨河市南公园的观景台上俯瞰,三座城市公园与环城水系交织成网,172.74万平方米的绿化覆盖面积,绿地率达50.1%,让“推窗见绿”成为常态。2023年9月,七师胡杨河市荣获“兵团园林城市”称号,这份亮眼的“绿色成绩单”背后,饱含着诸多努力。
“地处干旱区,每一棵树都需精心管护,每一滴水都得循环利用。为此,我们创新推行‘路长制’,把20条主次干道、3个公园、1条水系纳入‘五位一体’管理体系,实现市政、绿化、环卫、执法协同发力。”郭义昌说。
清晨,胡杨河市民主路的“路长”刘哲伟带着记事本巡查:绿化带里有没有枯枝?路灯是否正常工作?井盖有没有松动?这些琐碎问题,关乎市民的“微幸福”。自2022年“路长制”实施以来,七师胡杨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市政养护、广告牌治理、电动车整理等纳入量化考核,通过精细化的城市治理,不断彰显民生温度。
“以前觉得城镇化就是建大楼、修广场,现在才明白,城市的生命力在于人气的汇聚。”朱凯云在办公室挂上了一幅胡杨河市全景图,图中高楼与绿树相互映衬,街道与水系纵横交错。这幅图景,正是城市未来的美好愿景——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让每一份安居乐业的期盼都能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