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在军户农场“绽放”增收新希望
胡杨网陈贝贝 通讯员任美玲、董丽
近日,在六师军户农场设施园艺基地,羊肚菌试种取得显著成功,一朵朵羊肚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密密麻麻地布满菌田,种植户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一成果不仅打破了羊肚菌地域种植壁垒,填补了区域珍稀菌类规模化种植的空白,更标志着军户农场人工种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富民强场的“新引擎”。
羊肚菌作为食用菌和药用菌,富含18种氨基酸和8种维生素,市场价值极高。然而,其种植条件极为严苛,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很高,温度要常年维持在8至16℃之间,湿度要保持在50%以上。
羊肚菌宣讲会现场。
早在2024年9月,种植户黄先军便在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指导下,开启了羊肚菌的试种之旅。他精心挑选大棚,配齐设备,引进优质菌种,并于11月正式开始种植。在种植过程中,黄先军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精准调控温度和湿度。终于,在今年3月,羊肚菌成功出菇,试种取得成功。
“去年9月1日我来到这里,11月1日开始种植,到今年3月份已经出菇,羊肚菌长得非常成功,试种也非常顺利。”黄先军兴奋地说,“羊肚菌经济效益显著,亩产量可达1吨以上。”
军户农场九仙菇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毛春山对此次试种成果感到欣喜。“我们合作社去年11月引进羊肚菌品种,在六师农科所食用菌团队的技术指导下进行栽培种植。今年开春打了出菇水,目前长势良好。一个大棚的产值8万到10万元,今年种了4个棚,产值预计在40万元。”毛春山说,“我们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将羊肚菌种植规模扩大到20至30个棚,带动更多职工群众增收致富。”
沟通种植细节。
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特色作物研究室主任赵亮介绍,经过4年的研究与探索,科研团队基本摸清了羊肚菌在新疆的生长规律,总结出一套成熟的种植模式。在新疆本地,羊肚菌最佳播种时间为10月底到11月初,催菇时间为次年的3月10日到15日。
目前,军户农场九仙菇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六师农科所的食用菌示范基地。未来,农科所将继续在该基地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并通过项目支持,完善食用菌产业链。同时计划建设食用菌加工厂,实现不同等级食用菌的合理利用,提升产业附加值,推动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
职工群众现场购买羊肚菌。
多年来,军户农场党委积极探索职工增收致富之路,采用“合作社+基地+种植户”的模式,依托师市农科所,在食用菌种植领域持续发力。羊肚菌的成功试种,为军户农场食用菌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这一产业有望成为职工增收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