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把握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要求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5-04-07 07:57:19 作者: 编辑:李佳莹 责任编辑:许灏

把握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要求

莫生叶、陈洪军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应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在农产品供给保障上,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从稳定播种面积、提升单产与品质、扩大工程实施规模、推广高产高效模式等多方面发力,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强化生猪产能监测与调控,助力肉牛、奶牛产业纾困,推动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提升饲草生产能力,加快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在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上,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执行耕地总量管控和“以补定占”原则,将各类耕地统一纳入占补平衡管理,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上,强化农业科研资源统筹,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挥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研发应用,加快老旧农机报废更新,拓展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在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上,建设现代化防洪减灾体系,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沟渠整治,修复灾毁农田及灌排设施。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适应农业从业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要求,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晰集体资产产权关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维护进城农民合法权益。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主线,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探索宅基地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加强宣传引导,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充分考量各方利益诉求,强化政策执行监督,破解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思想观念转变困难、利益协调难度大、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共同发展。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挖掘乡村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品牌农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动特色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以科技发掘和塑造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农村电商,推广智慧农业。按照延链补链强链壮链思路,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将城市和乡村发展一体设计、一并推进,进一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破除制约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以更有力的政策举措引导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重点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田园综合体等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载体,推动城乡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

强化乡村振兴服务保障。深化乡村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流动、激励等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服务乡村激励机制,吸引各行业人才以挂职锻炼、创办企业、任职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推动政府、培训机构、企业等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参与乡村人才培养,解决制约乡村人才振兴的问题。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引才与引智相结合,拓宽乡村人才来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用好用活人才,为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平台,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内在活力。严格农产品进口管理,维护食品安全;打击涉农领域传销诈骗犯罪,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农民权益;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规范化;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金融活动,强化农村金融机构监管,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