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舞步丈量梦想的半径
舞蹈,不仅是肢体的律动,更是梦想的承载与精神的寄托。在兵团,有这样一群无畏的追梦者,他们虽起点各异,却都在舞蹈之路上笃定前行。有人倾心致力于培育舞蹈幼苗,为舞蹈的未来厚积力量;有人深深扎根基层,让文艺之花在每一处角落绚烂绽放;有人登上广阔大舞台,让兵团舞蹈的独特魅力被更多人欣赏与铭记。
他们的故事,是一曲曲关于热爱的颂歌,是一篇篇书写奉献的诗篇,见证着兵团舞蹈事业的蓬勃发展。他们的故事,也让我们真切地看到,热爱拥有抵御万难的强大力量。这份力量,将激励我们在各自热爱的领域里奋力奔跑,执着地追寻光,而后勇敢地成为光 。
芦阳:“只要心怀热忱,再苦也能乐在其中”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朱丹丹
芦阳在2024年央视春晚喀什分会场现场演出(资料图片)。照片由本人提供
“准备好了,大幕拉开,演出即将开始!”兵团歌舞剧团舞蹈队副队长芦阳激昂的声音,每日都会在排练厅中准时响起。紧接着,一声干脆利落的“音乐——起”,旋律瞬间流淌而出,芦阳与同事们的排练正式开始。
他们曾在春晚舞台那璀璨的聚光灯下,凭借短短30秒的精彩呈现,让全国观众眼前陡然一亮。回忆起2024年央视春晚喀什分会场的排练时光,芦阳感慨万分:“那时的氛围紧张而又热烈。每一位舞蹈演员的笑容,都经过了精心的表情管理;每一个转身的角度,都经过了上千次的精确校准。当45双手同时整齐扬起的瞬间,我仿佛目睹了兵团精神动人且耀眼的模样。”
演出当晚,舞台上的芦阳和演员们,用舞蹈语言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舞台盛宴,赢得了台下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在这荣耀的背后,是芦阳对每一个舞蹈细节近乎苛刻的打磨。
翻开芦阳的工作日志,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春晚舞台的30秒,需要3000小时的准备。”这种近乎执着的敬业精神,源于他平日里的艰苦训练。
说起柯尔克孜族舞段《舞乐新疆》,芦阳记忆犹新。作为这个节目的领舞,他也是唯一一位手持柯尔克孜族传统乐器库木孜的舞者。这段舞蹈不仅动作速度快,还需要配合库木孜做出大幅度的动作,对舞蹈演员的专业素养是极大的考验。因此,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艺术功底在这时显得尤为重要。
在日常训练中,芦阳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他紧握着库木孜全情投入的样子,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和手中的乐器。芦阳说:“作为舞蹈演员,必须把每次排练都当作正式演出,全力以赴、精益求精。只有这样,在真正登台时才能从容不迫,展现舞蹈的魅力和深刻内涵。”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舞台大幕拉开的那一刻,芦阳光芒万丈。他的舞步轻快且有力,节奏精准犹如鼓点;身姿刚健苍劲,尽显阳刚之气。每一个动作都饱含力量,每一次转身都韵味无穷,将柯尔克孜族人骨子里的豪放与热情演绎得淋漓尽致,让台下观众深深沉醉。
身为兵三代,兵团精神如同流淌在芦阳血脉中的基因,自始至终与他的艺术生命紧密交融,难解难分。在《戈壁青春》《老兵故事》等经典剧目中,芦阳作为领衔主演,用极具感染力的表演,将兵团精神演绎得鲜活生动,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诉说着兵团精神的深刻内涵。
在演绎《戈壁青春》时,芦阳全身心地沉浸在青年建设者的角色之中。他舞动时,裙摆飞速旋转,身姿笔挺如松,一招一式间,都带着观众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激情似火、热血沸腾的岁月。他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将“献了青春献终身”的兵团情怀,具象化为舞台上一个个震撼心灵、令人动容的画面。
在《老兵故事》里,他运用肢体动作,展现老一辈军垦战士的沧桑过往与面对困难的坚韧不拔。于芦阳而言,参演《老兵故事》,远不只是一场艺术表演,每一次全身心投入排练与演出,都是他与兵团历史的深度对话。
正是这种源自代际传承的使命感,如同一双无形却有力的大手,稳稳托举并推动着芦阳,使其在舞蹈创作的漫漫长路上不懈前行。
尤为难得的是,芦阳已连续16年荣获兵团歌舞剧团 “优秀演员”称号。荣誉加身并未让他有丝毫懈怠,他的内心始终怀揣着如“新兵”一般的赤诚与热忱,对艺术的追求依旧炽热如初。
时光流转,诸多事物都已悄然改变,然而,始终不变的,是练功房里那盏每天最早亮起的灯。如今,身为兵团舞蹈家协会副秘书长的芦阳,已荣获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和美丝路”奖、第七届“天山文艺奖”、2024年兵团“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大奖,已然成为兵团文艺界的一面旗帜。
作为一名年轻的艺术工作者,芦阳坦言:“舞蹈演员看似风光无限,一路走来的艰辛却鲜为人知。但只要心怀热忱,再苦也能乐在其中。”
徐新兵:“因为热爱,所以无怨无悔”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朱丹丹、常驻记者苟汇敏
徐新兵(前左)带领舞蹈演员进行排练(摄于1月16日)。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苟慧敏 通讯员 郑洋洋 摄
4月3日,阳光透过九师一六六团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舞蹈活动室的窗户,洒在一群舞者身上。
“你的手臂要伸直,这样动作看起来才舒展。”
“准备!一二三四,动作再大些!转身,走!”舞蹈老师徐新兵正专注地带着舞蹈演员进行排练。
演员们围成半圆,全神贯注地跟随徐新兵的指令,每一个肢体动作都力求精准,表情神态也反复琢磨。一位年轻的舞者在转身时步伐稍乱,徐新兵立刻停下,走到她身边,亲自示范:“来,注意节奏,这个转身要轻盈且有力,想象自己像一片被风吹起的叶子,自然又灵动。”他一边说着,一边优雅地转身。
“我们对每一个节目精雕细琢,就是为了给大家呈现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徐新兵笑着说,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却丝毫掩盖不住他眼中的光芒。
徐新兵出生于1979年,是该团八连的一名普通职工,可在文艺领域,他却是团场里熠熠生辉的存在。
徐新兵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舞蹈天赋。在儿时的村庄里,每当有节庆活动,小小的他总是第一个冲到舞台前。别的孩子还在害羞扭捏时,他已经随着音乐节奏自如舞动。他的动作虽带着孩童的稚嫩,却充满了活力与灵动,引得大人们纷纷夸赞:“这孩子,上得了台面!”那些在露天场地的表演,便是他文艺梦想的萌芽。
2000年,对徐新兵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这一年,他第一次参加兵团文艺汇演。得知消息后,他日夜苦练,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下,到夜晚月色笼罩大地,舞蹈室里总有他的身影。比赛那天,他身着简单却整洁的服装走上舞台。音乐响起,他翩翩起舞,每一个动作都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情感。
台下观众的目光被徐新兵紧紧吸引,随着他的舞动时而紧张,时而放松。最终,他凭借出色的表演荣获“优秀演员奖”。自此,他在舞蹈道路上不断前行,之后每场演出,他都是当之无愧的“男主角”。
二十多年来,岁月在徐新兵的脸上留下了痕迹,却从未磨灭他对舞蹈的热情。兵团、师市、团场组织的各类文艺演出活动,总能看到他积极踊跃的身影。
从最初在舞台上尽情绽放光芒的舞蹈演员,到如今统筹全局的整场文艺演出总导演,徐新兵完成了华丽的转身,从一名单纯的基层文艺爱好者,成长为一名无私奉献的基层文艺志愿者。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舞蹈事业是我自己的选择,因为热爱,所以无怨无悔。”
近年来,徐新兵在创作各类文艺节目的同时,心中又有了新的目标——为团场培养文艺人才。他深知,基层文艺事业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于是,他积极开展“传帮带”活动。在团场的文艺培训班里,他耐心地教年轻的文艺爱好者们舞蹈的基本动作、节奏把握和情感表达。
每当有怀揣舞蹈梦想的爱好者踏入培训班,徐新兵总是笑脸相迎,给予他们最温暖的鼓励。他亲自示范每一个动作,哪怕是简单的旋转,也会反复演示,详细讲解发力点,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
徐新兵常说:“舞蹈不仅仅是肢体的运动,更是情感的抒发,你们要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动作的灵魂。”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学员们从最初的羞涩与懵懂,逐渐变得自信满满,在团场的文艺演出中大放异彩。
徐新兵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越来越多的年轻舞蹈爱好者参与团场文艺演出活动,文艺演出队的表演水平和节目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赢得了职工群众的一致好评。
该团的“百姓大舞台”,是职工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而徐新兵就是这个舞台背后的重要推动者。他把热爱文艺的职工群众组织起来,让大家从台下的观众变成台上的主角,真正实现了职工群众“看戏”又“入戏”。
“‘百姓大舞台’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剧场,一场又一场的精彩演出活跃了基层文化生活。我会尽己所能编排出大家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为职工群众打造一个展示多彩生活、提升审美情趣、呈现文明风尚的大舞台。”徐新兵坚定地说。
如今,徐新兵不仅是兵团舞蹈家协会成员,还是九师白杨市舞蹈家协会副秘书长。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那就是用文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陈爱萍:“帮孩子们实现梦想,是我最大的幸福”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朱丹丹、常驻记者张琳琳
4月4日,陈爱萍(前右)在指导孩子们练习舞蹈动作。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张琳琳 摄
“背挺直,注意脚下动作……”4月5日,在六师五家渠市小太阳少儿舞蹈艺术团里,欢快的旋律骤然响起,一群孩子随着节拍跳动起来,身姿轻盈、舞步灵动,举手投足间满是朝气。艺术团的创始人陈爱萍穿梭在孩子们中间,一边细致指导,一边笑意盈盈地鼓励道:“你们是最棒的!”
陈爱萍出生于六师一〇三团,从小热爱舞蹈的她,虽然未能踏入艺术院校的大门,但始终坚守着对舞蹈的热爱和执着。“每当穿上舞鞋,随着旋律尽情舞动时,我的身心便格外畅快,仿佛灵魂都得到了洗礼。”陈爱萍轻语着,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在陈爱萍年幼时,团场的生活条件艰苦,缺乏专业学舞场所,每次只能在简陋的空地上练习舞蹈。这份求而不得的缺失,悄然在她心底扎根,化作长久的遗憾。
这份遗憾并未沉寂,而是成为推动陈爱萍前行的强大动力。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搭建起一个平台,让每一个热爱舞蹈的孩子都能毫无阻碍地追逐梦想。在她的不懈努力下,1998年,“小太阳少儿舞蹈艺术团”正式成立。
“办学初期,条件十分艰苦。没有排练厅,我就把家里的一间平房收拾出来,购置镜子、地毯,用钢管焊接练功把杆,孩子们就在那里开启舞蹈之路。”陈爱萍回忆说。
陈爱萍对舞蹈的热爱炽热深沉,对孩子们的关怀亦是无微不至。在小太阳的每一堂课、每一场演出中,陈爱萍都力求完美;对于孩子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她始终严格要求,辅导孩子们练习基本功时,她能在练功厅一待就是十多个小时。
为了让孩子们学到更专业的舞蹈知识,陈爱萍购买了大量的少儿舞蹈光碟和书籍,潜心钻研每一个基础动作;为了提升学习质量,她前往乌鲁木齐少年宫,与一群孩子一同学习基本功,将所学内容精心拆解,细致地传授给艺术团的孩子们。
在二十多年的漫漫时光里,陈爱萍带着小太阳少儿舞蹈艺术团一路前行,虽然这条道路满是坎坷,困难如影随形。然而,每当听到孩子们甜甜地喊她“老师”时,所有的疲惫与艰辛便都烟消云散。“能帮助热爱舞蹈的孩子实现梦想,就是我最大的幸福。”陈爱萍深情地说。
已至花甲之年的陈爱萍,依然坚守着最初的梦想。女儿陈歌深知,这一切皆源于爱,母亲热爱舞蹈,更关爱每一个孩子。“母亲年纪大了,上完一节舞蹈课,衣服就被汗水湿透,我看了特别心疼。可只要和孩子们在一起,无论多累,她都满脸笑意。看到学生比赛获奖,她比家长还激动。”陈歌说。
如今,从小太阳少儿舞蹈艺术团走出的孩子遍布全国各地,在不同领域为梦想拼搏奋斗。一批又一批孩子毕业离开,陈爱萍的白发也悄然增多。
“很多孩子长大了,去外地上大学,但逢年过节,他们总会回来看我。”陈爱萍欣慰地说。
陈爱萍介绍,将少儿舞蹈艺术团命名为“小太阳”,就是希望它能如太阳一般,让更多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幸福。十几年来,小太阳少儿舞蹈艺术团不仅助力陈爱萍实现了自己的舞蹈梦想,更为众多孩子搭建起学习舞蹈的广阔平台。如今,它已成为师市文化发展的一扇窗口。
小太阳少儿舞蹈艺术团每年积极参与六师五家渠市“迎新春”文艺汇演、少儿艺术节等活动,还连续多年代表师市参加国家级少儿舞蹈大赛,载誉而归。《北塔山小勇士》荣获“全国第五届‘小荷风采’少儿舞蹈展演金奖”,《虎妞妞》《星光灿烂》获得“全国第二届少儿舞蹈大赛二等奖”……
面对这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陈爱萍目光坚定而长远,她深知,这些奖杯与证书,是孩子们汗水的结晶,更是团队前行的动力。对她而言,荣誉不是终点,而是下一段征程的起点,激励着她带领艺术团迈向更高的山峰,去探索更广阔的艺术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