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好兵团城镇文脉
张慧娴
兵团城镇,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是兵团人奋斗历程的见证,也是兵团精神的物质依托。守护兵团城镇文脉,并非可有可无的选项,而是我们必须做好的“分内事”,它关乎着兵团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作为现代文明聚集地、先进文化主载体,兵团城镇是兵团传承和弘扬兵团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文化润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石河子,这座“共和国军垦第一城”,堪称鲜活例证。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作为历史的讲述者,陈列着炮弹壳制成的大号坎土曼、补丁摞补丁的军大衣,以及第一代女拖拉机手金茂芳驾驶过的拖拉机。这些看似普通的物件,实则是兵团人战天斗地的有力见证。从茫茫戈壁到繁荣都市,石河子的每一寸土地,都印刻着兵团人的汗水与足迹。以军垦文化为主题的广场上,屯垦戍边纪念碑、王震将军雕像等标志性建筑,不仅定格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更成为激励后人奋勇前行的精神灯塔。守护石河子的这些文化符号,就是守护兵团人开拓进取的精神之源,是铭记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在兵团,众多城镇都在积极探索守护文脉的有效路径。一师阿拉尔市对具有“屯、垦、戍”特色功能的兵团军垦历史建筑开展全面发掘认定和保护利用。老一桥、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等历史建筑被挂牌公布,它们串联起阿拉尔市的前世今生,成为城市发展的“时间书签”,既彰显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也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精神滋养。六师一〇六团依托兵团级文物保护单位马桥故城,大力开发特色马桥文化小镇。通过对故城的保护与开发,不仅让古老遗迹重焕生机,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探寻历史,带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在追求经济发展与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避免因过度开发而破坏历史文化遗产?对此,兵团从政策层面提供了有力支持,陆续印发相关通知与技术指南,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筑牢制度防线。各师市也迅速行动,组织专业技术团队对辖区历史建筑进行地毯式普查调研,建立详细的信息档案,为后续的精准保护提供依据。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濒危的历史建筑进行修缮,让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建筑重获新生。
守护兵团城镇文脉,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分内事”。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与铭记,更是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基。它能让我们在时代的变迁中,找到心灵的归宿,汲取奋进的力量。从政府部门到普通民众,都应积极参与其中,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的强大合力。政府要强化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做好统筹规划;社会各界要增强保护意识,踊跃参与保护行动;教育部门要将兵团文化融入教育体系,让年轻一代深刻认识兵团城镇文脉的价值,主动成为文脉的传承者与守护者。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守护好兵团城镇文脉,让兵团城镇的文脉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兵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