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新提质 激发项目澎湃动能?
重大项目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引擎”。刚刚过去的一季度,兵团各师市将“一天也不耽搁、一时也等不起、一刻也慢不得”的责任感与紧迫感,切实转化为务实举措,向新提质,加力加效推进项目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积澎湃动能。兵团日报今日推出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蓄势赋能春潮涌
—— 一师阿拉尔市多措并举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赵宝山 常驻记者曾维 通讯员阿迪力·艾尼
今年以来,一师阿拉尔市精准锚定经济发展目标,以“起跑即冲刺”的果敢姿态,凭借全方位、深层次的有力举措,稳步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全力向一季度“开门红”发起攻坚,为师市全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看项目 建设快马加鞭
4月3日,G3036阿克苏至阿拉尔高速公路二标段预制T梁浇筑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忙碌。
春日里的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活力满满。2月底,一师阿拉尔市举行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复工仪式,集中开复工项目241个,计划总投资636.3亿元。复工复产项目覆盖纺织服装、绿色化工、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今年,一师阿拉尔市立足于“早”抓开工,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抓手”,坚持落实周调度、旬督促、月通报、季考核工作机制,确保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立足于“快”抓进度,制定2025年新建、续建项目储备库和“千百十”亿级项目清单,建立抓谋划强储备、推前期促开工、优服务督进度、盯入库促入统工作机制,确保项目早建设、早达效;立足于“服”抓保障,建立师市领导包保服务重点项目工作机制,按月调度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协调项目用地、融资等要素保障,坚持一个重大项目、一个责任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个项目业主,突出抓好兵团“千百十”亿级重点项目,进一步夯实师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态势。
2025年,一师阿拉尔市计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308个、总投资909.5亿元,其中,一季度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较上一年增长10%。
“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发展的‘生命线’,随着一季度重大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师市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动能、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一师阿拉尔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田茂刚表示,今年,师市将抢抓重大发展机遇,从电价改革、用地、融资等方面发力打造成本洼地、发展高地,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
看企业 生产火力全开
4月5日,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纺织企业工人在新建成的生产线上忙碌。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林国强 摄
3月31日,记者走进新疆台沃肥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加工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机器高速运转,工人在化肥生产线上熟练操作,加工原料经过一道道工序,变成一袋袋优质化肥,日产可达400吨左右。
为保障一师阿拉尔市及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肥料供应,早在2024年11月,公司就根据订单量加大生产力度。“今年,公司两条生产线火力全开,主要生产棉花及各类作物的底肥,公司在保证产量和质量的同时,还将在团镇增设网点,拓宽销售渠道,根据种植户需求精准生产,计划完成6万吨生产任务。”新疆台沃肥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陈德里说。
走进新疆中昶钢结构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焊花闪烁,机器轰鸣,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新疆中昶钢结构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伏传玉介绍:“公司去年生产钢结构产品近9000吨,产值达1.2亿元。近期,公司正全力生产喀什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张1.1万吨的订单,目前订单处于饱和状态。”
谈及未来规划,伏传玉信心满满:“今年,公司的目标是让订单覆盖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各企业,并辐射至周边县市。”
工业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业兴则全局兴。今年,一师阿拉尔市抓实抓好工业经济运行调度机制,科学实施“一团一策”,精准分解工业增长指标、企业“小升规”目标、项目开复工进度任务清单,对各团场进行重点调度,工业经济实现高位开局,呈现关键指标增速较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培育工程加速提升、技改投资持续增长等态势。
截至2月底,一师阿拉尔市完成规上工业产值44.9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6.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4%。
看招商 引资成效显著
“没想到,去年11月签约,今年3月就开工建设,师市与团镇相关部门的高效服务让我们信心倍增。”日前,迎宾大酒店建设项目负责人孙亮言语中满是对一师阿拉尔市营商环境的认可。
迎宾大酒店是一师八团招商引资的首个集餐饮、娱乐等综合服务设施于一体的项目。筹备初期,孙亮和他的团队面临诸多难题,正当他们为此焦头烂额时,师市和团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主动上门,耐心指导他们准备材料,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为项目顺利开工奠定了基础。
迎宾大酒店的开工建设只是一师阿拉尔市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个缩影。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招商是硬抓手。今年,一师阿拉尔市持续压实招商责任,强化“一把手”招商主体责任,加快构建“专班+园区+团镇”联动招商工作机制;完善招商方式,通过“链长+链主”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展会招商等方式,强链、补链、延链,拓展招商“长度”“宽度”,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同时,用好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国家级园区招牌”,持续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为师市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至2025年“招商之冬”活动开展以来,师市共外出招商325人,对接企业807家,对接投资意向企业254家,在谈项目183个,总投资513.95亿元,签约项目120个,总投资210.08亿元,完成兵团下达“招商之冬”签约目标任务160亿元的131.3%。
今年一季度,师市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04个,总投资351.54亿元,形成实物量18.43亿元,较上一年增长0.38%,完成兵团下达目标任务11.2亿元的164.55%。
“机器转得越快,日子越有奔头”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洋、通讯员哈尼克孜·哪斯尔
春风浩荡满目新,扬帆奋进正当时。眼下,三师图木舒克市工业企业铆足干劲,开足马力忙生产、赶订单,以开局出彩实现全年精彩。
走进位于图木舒克经济技术开发区达坂山工业园的新疆前海元能织造公司生产车间,1000台智能喷气织机高速运转,一卷卷洁白的大筒纱线经过数道设备加工后,在流水线上快速成型。
“我现在每月能加工3万米坯布,收入6000多元。”挡车工阿不都沙拉木·阿布来海提手持检测仪,在银色织机间穿梭,“机器转得越快,日子越有奔头。”
“一季度预计实现产值3500万元,坯布产量可达500万米,目前订单已经排到5月份。”新疆前海元能织造公司董事长阮飞介绍,企业于2023年10月投产,凭借国内领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从棉纺到坯布的全产业链升级。今年,二期1000台织机项目即将破土动工,建成投产后,年产值有望突破5亿元,带动550人就业。
距离新疆前海元能织造公司3公里外的新疆福瑞装配科技公司,2000平方米的钢结构车间里火花四溅,两台激光切割机正将6毫米厚的钢板切割成建筑配件。技术主管王建军告诉记者:“这批订单对精度要求很高,为此我们采用了大型数控开平机定制开平及纵剪技术。”工人们在智能开平机、纵剪线间有序作业,每日80吨产能的背后,是9000吨订单的有力支撑。
在三师永安坝工业园,晨光生物科技集团图木舒克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设备高效运转,将棉籽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一季度已完成产值2亿元,日处理棉籽1200吨。”晨光生物科技集团图木舒克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苏妙介绍,企业投入3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将棉粕蛋白含量提升至45%,产品远销疆外。在新疆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三师区块,聚碳酸酯板材生产企业喀什欣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新增5条生产线,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4000万元以上。“我们的产品透光率在85%以上,目前,已接到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客商的多个订单。”喀什欣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佩钦欣喜地告诉记者。
为切实保障企业稳产满产,图木舒克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构建“指挥部+专班+专员”立体协同工作模式,对企业开展一对一精准对接。
据悉,目前,三师图木舒克市今年首批181个重大项目已集中开复工,总投资达257.93亿元。其中,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59个重点项目开复工进展顺利;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民生领域的29个项目也在稳步推进;高端纺织等产业的93个项目开工势头尤为强劲。
春日的图木舒克,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热潮。从智能车间到建设工地,从产业园区到自贸试验区,师市正以“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书写新时代“春天的故事”。
“手握订单心不慌”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赵宝山、常驻记者李欣奕
4月7日,记者走进位于十三师红星二场的哈密红星重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塔筒打磨、切割、焊接作业,一辆辆运输车往来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近年来,哈密区域风电产业快速发展,作为风力发电机组关键支撑结构的塔筒,市场需求持续攀升。哈密红星重工有限公司凭借区域优势与过硬的产品质量,订单量大幅增长。2024年,公司累计生产风机塔筒146套,重达6.43万吨。
“面对不断增长的订单,公司早早进行产能布局。”哈密红星重工有限公司生产部主任刘满星介绍,自2月6日复工以来,公司科学排产、优化流程,有信心按期交付所有订单。
作为区域内风电装备生产制造领域的关键企业,去年,哈密红星重工有限公司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精准捕捉到大量订单机遇,随即投入资金,提前布局技术升级改造工作。2024年,公司新安装15台行车。今年年初,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公司新增4台75吨龙门吊、2台50吨龙门吊和2台32吨龙门吊。
“手握订单心不慌。”哈密红星重工有限公司之所以敢投入重金升级生产线,正是因为有充足的订单作底气。生产线的升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满足了客户对塔筒高度和直径的最新需求。如今,无论是75米至135米高度,还是3.7米至5.3米直径的塔筒,公司都能高效生产,赢得了客户信赖,形成了良性循环。
“目前,公司生产一套塔筒的时间从20天缩短至16天。一季度,25套风电塔筒顺利下线,产值突破6413万元,助力公司实现首季‘开门红’。”刘满星告诉记者。
走进该公司下料区,吊机有条不紊地将材料精准放置在指定位置;黑塔制造车间内,电弧闪烁、机器轰鸣;卷板机械前,铁板随着机械运转顺利合圆……经过一道道工序,一个个巨大的塔筒顺利成型。
哈密红星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乃群表示:“随着一季度生产任务圆满完成,公司将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持续深耕技术创新领域,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向着更高产能目标奋力迈进,为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贡献力量,以‘开门红’的昂扬姿态为实现全年目标筑牢坚实基础。”
采访感言
企业生产一线,机器高速运转;项目施工现场,车辆往来穿梭;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
首季经济“开门红”,是全年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也是提振市场信心的“强心针”。
在这关键的开局阶段,一师阿拉尔市各级各部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锚定目标、真抓实干、提振信心,把握大趋势、洞悉新变化、下好先手棋,集中精力拼经济、抓项目、兴产业、强服务、促招商,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做好要素保障,奋力跑好“第一棒”,全力拼出“开门红”,为全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2025年,既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又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始,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潮头逐浪勇击桨,无边胜景在前方。2025年,一师阿拉尔市经济预期目标是完成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左右,师市上下将继续保持昂扬的斗志,在巩固首季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提升招商引资水平、优化营商环境,为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续写师市经济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