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场里的民生温度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陈明珠 通讯员朱素珍、任斐斐
市场连接千家万户,承载着城市的烟火气和居民的幸福感,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反映民生福祉的重要窗口,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温度。近年来,兵团各师市加快推进便民市场建设,有效解决职工群众买菜、商贩经营问题,用“绣花功夫”织就了民生幸福网。
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挑到新鲜货
4月8日,走进二师铁门关市农贸市场,果蔬区绿意盎然,副食品区货品琳琅,水产区鱼儿欢跃,市民们提着购物袋挑选心仪的食材。
在农贸市场内的眼镜果蔬商行,苜蓿、香椿、沙葱等时令野菜堆成小山,店主董术英忙着给顾客装袋。顾客王丹一边精心挑选着香椿,一边说:“趁着新鲜买回去煎鸡蛋,孩子最爱这春天的味道。”
近年,铁门关市农贸市场不仅保障了基础民生需求,更通过引入特色农产品,让市民的菜篮子越拎越“精致”。
“以前想买些稀罕菜得跑到库尔勒市,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挑到新鲜货!”在铁门关市生活了十几年的覃本清,对铁门关市农贸市场的变迁感触颇深,“过去,商品种类单一、车辆乱停挤占通道和‘口头议价’问题频发,如今的农贸市场,分区清晰,果蔬分门别类陈列,商品都是明码标价。”
在农贸市场东侧的食品安全快速检验室内,工作人员正对蔬菜样本进行农残检测。“我们将数据实时上传监管平台,杜绝食品安全隐患。”二师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队长阮琦说。
市民刘玉娟买完菜后,转身走进市场南侧的按摩店,她说:“铁门关市农贸市场的功能不断拓展,新增了饭馆、理疗室等。我买完菜可以顺路按按肩颈。”
据了解,目前铁门关市农贸市场已汇聚130余家商户,涵盖农副产品、日用商超、餐饮娱乐等多元业态。
小小农贸市场,连着民心民生。通过硬件升级、智慧监管、业态融合,铁门关市让传统的农贸市场焕发出了新生机。
商家:“菜篮子”量足价稳
4月8日,走进三师图木舒克市中心农贸市场的政府平价蔬菜直销店,醒目的绿色招牌映入眼帘。店内物资储备充足,货架上商品琳琅满目,涵盖了蔬菜、水果、调味、副食、米面粮油等各类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且价格稳定。每件商品均清晰标注了价格。
在特价菜专区,蔬菜种类丰富多样,茄子、土豆、白萝卜、冬瓜等常见蔬菜每公斤售价均低于6元,吸引了市民前来选购。
“我们店于今年年初正式投入运营。公司与各团场的种植户及可靠的运输商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确保蔬菜在采摘后当天即可完成运输和销售,保证货架上的蔬菜始终新鲜。”新疆唐王城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政府平价蔬菜直销店负责人仵荣鹏说。
作为一家国有企业,新疆唐王城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三师图木舒克市中心农贸市场和金山农贸市场开设了两家平价蔬菜超市,以价格实惠、菜品新鲜、服务优质、供应及时为主要特色。公司采购员每日进行市场调研,密切关注周边各大中小型超市的蔬菜价格,确保自身商品定价始终保持市场竞争力。
“菜市场不只是卖菜、买菜的地方,更是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的生活一角。我们建立了完善的顾客反馈机制,秉持‘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的原则,要求每位员工及时处理顾客的投诉与建议,力求让每一位前来购物的顾客感到安心、舒心。”新疆唐王城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郭天福说。
师市:打造便民市场新样本
4月8日,在六师五家渠市汇嘉时代商场东侧,一列以“东方红”命名的绿皮小火车格外引人注目。这并非复古的观光列车,而是六师五家渠市创新打造的便民市场——小火车便民市场。
自去年11月投入使用以来,这座占地300平方米、容纳16家商户的特色市场,不仅为流动摊贩提供了温暖的“家”,更成为城市治理与民生需求平衡的鲜活样本。
以前,五家渠市团结巷、富强西街等地的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突出,既影响市容市貌,又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去年9月,六师五家渠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与汇嘉时代商场协调对接,通过临时用地审批,投入80余万元将商场东侧广场改造为便民市场,打造出兼具功能性与文化符号的固定经营场所。
小火车便民市场的成功运营,离不开城市管理理念的升级。六师城管部门践行住建部“721工作法”——70%问题靠服务、20%靠管理、10%靠执法,通过疏堵结合激活“小微经济”。
小火车便民市场以果蔬、轻食、日用品为主营品类。“以前在外面卖水果夏天热、冬天冷,现在有了便民市场,再也不用风吹日晒了,生意也红火起来了。”商户李向阳说。
“后期我们要以‘小火车便民市场’为范本,打造一批青年人喜爱的便民市场。”五家渠市汇嘉时代副总经理张涵林说。
从杂乱无章的街边摊到创意盎然的特色市场,六师五家渠市为基层治理写下了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