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强劲推动力
杨文圣、冀君姣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遍览世界发展历程,因生产力大幅飞跃而催生的一次次“农业革命”,均为经济腾飞和国家强盛提供了根基性条件。要实现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飞跃,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农业新质生产力以突破性科技创新、全面绿色转型、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引领农业强国建设。
以突破性科技创新引领农业强国建设。科技创新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要以科技创新提升农业劳动者素质,健全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农业科技工作者积极性,加快培育高素质新型农民。要以科技创新促进劳动工具智能化,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进农业劳动工具不断迭代升级。要以科技创新拓展劳动对象边界。培育拓展涉农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支持引导生物制药、数字农业、文旅农业、创意农业等农业新业态发展,推动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实现优化组合。
以全面绿色转型引领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全面绿色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应有内涵,是农业强国建设的重点任务。要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进农业绿色技术研发专项,统筹开展生态友好型核心技术协同攻关,重点培育环境适应性新品种、研发低碳循环生产技术、开发智能环保农机具等生产资料。要健全政策保障体系,优化绿色生态导向的农业补贴机制,强化对土壤修复、农田污染防治、节水灌溉工程、精准施肥用药等领域的资金支持与项目倾斜。要健全法制监管框架,加速完善农业生态保护法规体系,严格执行环境资源保护责任追究制度,从严惩治违规占用耕地、超标排放等破坏农业生态的违法行为。
以要素创新性配置引领农业强国建设。新质生产力是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的先进生产力质态,须不断突破传统要素组合的路径依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推动农业生产要素配置转型升级,提高要素间包容性及匹配性,协调劳动、土地等传统要素与技术、数据、知识等新质要素的融合互渗。要充分发挥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资源配置作用,促进高端、优质要素在城乡间、区域间乃至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要变革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改变传统农业以资源消耗为基础的粗放型模式,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农业全过程高效协同作业和智慧化管理。
以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引领农业强国建设。推动传统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也是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要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在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科技赋能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产业整体素质提升。要大力发展新兴农业,鼓励颠覆性创新技术研发,发展高新科技、高效环保的智慧农业、生物农业、垂直农业等新模式。要科学布局未来农业,基于科学分析,精选在技术革新、市场需求及经营模式上展现潜力的未来产业,进行前瞻性战略规划,奠定农业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