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农业观为引领推进农业现代化
钟真
大农业观是全面认识农业内涵特征和指导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理念。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新时代新征程,面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与迈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农业发展应以大农业观为引领,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加快推进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结构调整与来源拓宽并重,推动食物体系多元化。一方面,统筹国内资源,保证重要农产品供应,通过提高种业创新能力、加强耕地保护力度、深化流通体系改革、完善储备制度等,实现供给结构多元化。另一方面,将国际市场作为补充,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国际合作与监测,实施多源进口策略,推动食物来源多元化,增强供给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
场景开发与模式创新并重,促进生产体系多元化。发展立体农业,拓展地下、水面水下和空中等农业生产空间,调整优化生产空间布局,发展设施农业、戈壁农业、沙漠农业和城市农业等,实现立体开发、复合经营。打造循环农业,推动农药化肥减量施用,实现废弃物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推广高效节约型技术,实现农业向绿色化方向转变。发展智慧农业,增加科技投入,研发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加强信息技术运用,深入挖掘相关数据,提高生产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加速“机器换人”进程,推动农业向智慧化方向转变。
小农户与新主体支持并重,实现经营体系多元化。基于小农生产的基础性地位,聚焦家庭经营难题,通过专业培训机构、农事服务中心、“科技小院”等共同发力,加强对小农户种养殖技术指导和经营管理能力培训,发展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逐步引导小农户步入现代农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具有较优规模效益、较高集约化程度、较强市场竞争力和更多采取现代化管理模式的主体优先发展。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手段与监管服务方式,鼓励主体间合作交流,形成良好的产业经营生态,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发展。
传统产业与新兴业态并重,推动产业体系多元化。针对具有优势的传统产业,聚焦其发展中的痛点及难点问题,从产量提高、质量提升、品牌塑造、信息交流渠道畅通等角度入手,着力推动区域主导型传统农业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扶持融合型业态模式,因地制宜推出特色休闲农业,促进农村三产有机融合。创新数字化产业发展模式,以数字化技术重构农业全产业链,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科技企业与科研机构等深入基层,基于农业生产实际需求,推进相关产品及方案的落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