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韩 俊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抓实抓细抓牢农业科技创新的各项任务,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我国由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科技支撑。
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引导各级各类创新主体聚焦主责主业、功能定位、核心使命开展科技创新,解决好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转化率不高等突出问题。推动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聚焦重大战略急需,发挥好种业科技攻关总平台、总链长作用;中央级涉农科研院所聚焦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主攻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农业重大科技问题;地方涉农科研院所着力支撑区域发展,主攻区域性、特色性农业科技问题;涉农高校强化为农服务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大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打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用好农业科技重大项目等抓手,从国家紧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统筹部署应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创新、重大新品种创制、试验示范应用。推进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交叉融合,力争在核心种源、耕地产能提升、智能农机装备、现代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农业绿色投入品、农业生物制造等方面加快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在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微生物组学等方面催生一批前沿性和颠覆性技术。
强化农业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抓农业科技创新,必须大力培育壮大农业科技领军企业。要建立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库,推动形成常态化对接机制,实行“一企一策”闭环式服务。着力培育一批龙头型和高速成长型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提高企业在科技规划制定、科技政策决策和科技计划实施等方面的参与度。鼓励企业牵头建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施、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融通创新,发挥好企业在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中的主力军作用。
建强农业科技平台基地。聚焦生物育种、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领域,推动布局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省部级农业重点实验室布局,建设若干农业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发挥农业科技创新骨干作用,有效支撑科技竞争和产业发展。系统布局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推动土壤质量、病虫害、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长期定位监测。围绕主要粮油作物,分区域布局一批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示范带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
打造坚强有力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聚焦稳产保供、攻关破卡等重大需求,依托农业重大科技任务、重要创新平台、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打通农业科技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交流通道。绘制农业领域的“战略人才地图”,创建覆盖面广、动态调整的高水平人才资源库。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结合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集成创新,支撑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强化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益性服务功能,鼓励发展各类农业科技服务组织,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引导金融资本在农业领域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鼓励建设一批促进成果交易、孵化转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的孵化器和基地,加强农业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推动农业科研成果组装集成、熟化配套。
营造更加优化的农业科技创新生态。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强化对基础前沿技术、优秀科研人员、高水平团队的长周期稳定支持。完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明确不同类型科研活动选题标准和程序制度,凝聚全国农科教系统以及农业企业等力量形成创新合力。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完善科研诚信约束机制,加强学风作风建设。扩大农业科技开放合作,完善扩大对外开放的工作机制,主动融入全球农业科技创新,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站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实现我国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