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兵团故事 提升兵团文化影响力
周 颖
兵团文化作为兵团发展历程中凝聚的精神瑰宝,承载着兵团人的光荣与梦想、奋斗与担当。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讲好兵团故事,大力提升兵团文化影响力,不仅是兵团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文化繁荣、维护边疆稳定的重要举措。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兵团文化作为兵团发展历程中凝聚的精神瑰宝,承载着兵团人的光荣与梦想、奋斗与担当。自兵团成立以来,一代代兵团人践行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在新疆这片热土上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一部豪迈感人的文化史诗。近年来,兵团积极发挥文化方向引领和精神支撑作用,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利用各师市红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积极探索提升兵团文化影响力的路径,最大化凸显自身文化特色,履行好发展先进文化的示范区功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讲好兵团故事,大力提升兵团文化影响力,不仅是兵团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文化繁荣、维护边疆稳定的重要举措。
充分认识兵团故事的重要功能
兵团故事具有传承红色文化的功能。兵团故事根植于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伟大实践,是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的生动写照,体现了一代代兵团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讲好兵团故事是对兵团红色血脉的传承和弘扬,能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兵团故事具有增强社会凝聚力的功能。兵团故事承载着兵团人深挚的家国情怀、集体记忆与奋斗历程,讲好兵团故事能够深化兵团人对兵团精神的认同,凝聚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的奋斗伟力,推动人们在思想上同心同德、行动上同向同行,汇聚起共创美好未来的磅礴力量。
兵团故事具有教育引导民众的功能。通过讲述鲜活的人物群像与奋斗史诗,可以将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传递给民众,尤其对年轻一代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能吃苦、讲奉献的新时代戍边人,让更多优秀年轻人投身到兵团、新疆建设中,成长为勇担使命的时代新人。
兵团故事具有推动兵地文化交流的功能。兵团故事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凸显了兵团文化的特质,通过鲜活叙事,兵团故事能有效搭建兵地文化交流的桥梁,让地方群众在感知兵团精神的过程中深化对兵团文化的认同,推动兵地文化的深度交融与创新发展,为文化润疆注入时代动能。
探索讲好兵团故事的实践路径
充分利用传统媒体讲好宏大叙事的兵团故事。传统媒体在展现兵团全貌、传播兵团故事方面具有权威性与深度报道的优势。要聚焦履行兵团职责使命,采用宏观、全景式视角,将兵团创立、发展及不断壮大的历史进程作为主要叙事对象,客观、真实地展现兵团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整体变迁。例如,通过拍摄纪录片,梳理兵团从成立之初在荒芜之地艰苦创业,逐步建立起现代化农业体系、工业体系,到如今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的历史进程,展现兵团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在对受众的影响方面,宏观视角的历史呈现能构建起受众对兵团的共同历史记忆。当观众看到纪录片中老一辈兵团人在戈壁滩上顶风冒沙,人拉肩扛开垦土地的画面,会构建起对兵团艰苦创业历史的深刻认知,将这段历史融入自身记忆体系。基于这种共同记忆,受众内心会逐渐激发起对兵团先辈的崇敬之情,进而产生对兵团这一特殊群体以及兵团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这种情感的升华,会促使受众更愿意主动了解兵团,关注兵团发展。最终,当越来越多的人对兵团有了深刻认知与情感认同后,会在社会层面形成一股凝聚力,促使社会各界主动成为兵团故事的传播者、兵团精神的践行者,最终形成“人人都是兵团形象大使”的生动局面,为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注入精神动力。
不断开辟新媒体赛道讲好微观叙事的兵团故事。在当下信息多元、高速流转的传播环境中,新媒体凭借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独特优势,展现出蓬勃活力。这些优势与兵团故事的传播需求高度契合,能够让兵团故事以更亲民、更生动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基数庞大,信息传播呈裂变式发展。要通过捕捉平凡生活中的真善美,将镜头对准普通兵团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日常琐事,运用短视频、Vlog、图文故事等轻量化载体,以微观视角折射兵团发展的时代镜像。以抖音平台为例,比如一位普通兵团职工,以第一视角拍摄自己一天的工作日常,从晨光中查看智能灌溉系统,到正午驾驶北斗导航拖拉机作业,再到暮色里庭院葡萄架下的家庭会议——这类充满生活质感的叙事,能够通过平台算法精准触达目标受众。观众看到兵团人勤劳朴实的生活状态,会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思考劳动的意义、家庭的价值,在情感上与兵团人产生共鸣,拉近与兵团文化的距离,从而让兵团故事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传播。
打造形式多样的文艺作品升华兵团故事。文艺作品凭借强大的感染力、广泛的传播力、深刻的启发性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在思想引导层面拥有突出的优势,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触动大众的心灵,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各类文艺作品这一载体讲好兵团故事。例如,作家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及改编的电视剧,生动记录了作者在阿勒泰地区的生活点滴,鲜活呈现出游牧民族在边疆独特而丰富的生活图景,成功地将新疆独特的地域文化与风土人情展现给广大受众,不仅为新疆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更在疆内外搭建起文化沟通的桥梁,讲述了多民族文化融合共生的新疆故事。兵团拥有独特的文化魅力,亟待创作者们精心打磨、推出更多闪耀着时代光芒的文学佳作,精心制作高质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影视剧、纪录片。同时,创造性地采用音乐剧、舞剧、动漫等多元艺术形式,让兵团故事以更具活力与吸引力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让更多人了解兵团,进而热爱、践行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
积极培养愿讲、会讲的人才讲述兵团故事。人才是讲好兵团故事的关键,全方位、多形式讲述兵团故事,需着力培养不同类型专业人才。要培育对兵团历史文化有深入研究、能准确解读兵团故事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并能挖掘故事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教育价值的专业人才,为兵团故事的讲述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培育作家、编剧、导演、演员、讲解员等创作、表达人才,使其能够对兵团史实进行艺术再创作,以各种艺术形式将兵团故事进行生动地呈现;培育新媒体运营人员、视频剪辑师、动画设计师等多媒体传播人才,使其能够利用短视频、动漫、虚拟现实等新兴媒体形式和技术手段,对兵团故事进行创新传播,拓宽兵团故事的传播渠道。
打造红色文旅场景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兵团故事。要加强兵团红色旅游资源整合与保护,对区域内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和整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将分散的兵团文化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等进行统一规划,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另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制定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制度和措施,加强对兵团历史遗址、文物等的保护和修复,确保红色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深化兵地旅游合作,树立兵地旅游发展“一盘棋”思维。与周边地方开展旅游协作,共同打造融合兵团红色文化与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自然景观的绿色生态旅游线路和产品,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在兵地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兵团文化影响力,将兵团文化推向国际市场。(作者单位: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