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点丨让法律援助惠民生暖民心
冯远
法制无常,近民为要。
法律援助工作一头连着百姓,一头连着政府,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将法律援助工作这项实事做好做实,需要不断优化工作举措、提升服务水平,让法律援助惠及更多人,给职工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法律援助旨在为困难职工群众打开法律服务的大门,提升法律服务可及性。一方面,要持续扩大援助范围,将劳动保障、婚姻家庭、教育医疗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让更多民生问题通过法律援助得以解决;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法律援助服务机制,简化申请程序,推行“一站式”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线上申请、审核、指派,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与司法、民政、工会等部门和群团组织的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及时解决职工群众的法律难题。
法律援助虽然是无偿服务,但服务保障水平不能打折扣。要积极推进法律援助标准化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加强法律援助机构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提高服务的专业性,让每一起法律援助案件经得起法律和时间的检验。要将法律援助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对法律援助补贴标准实行动态调整,让从业人员心里更有底、让相关机构更有积极性。
提升法律援助普惠性广泛性,还需要国家保障与社会力量发挥好各自优势。国家保障的重点在于完善制度、落实经费、畅通申请渠道、畅通律师参与渠道、监督办案质量。与此同时,还要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吸引更多律师、法律工作者加入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提升法律援助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还可以通过加强对基层法律人才的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为兵团偏远团场、连队提供优质法律援助服务。
职工群众的法治获得感,来源于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平正义。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要不断提高法律援助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努力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让职工群众享受到越来越多的法治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