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
文脉悠长 熠熠流光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李芸
眼下正值春暖花开之际,如果你来到三师图木舒克市,有一处必访之地——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这座博物馆讲述着新疆屯垦戍边的动人故事,承载着兵团的历史记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创新的展览方式,连接过去与未来,让文物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穿越时空的历史见证
4月11日清晨,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的讲解员阿依姑·木沙等候在展馆入口处,迎接来自三师五十一团第一小学的老师和孩子们,他们即将在这里开展一场意义非凡的研学活动。
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展出的陶制佛首(摄于4月10日)。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芸 摄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在唐王城遗址出土的唐代陶罐……”阿依姑·木沙生动讲解着,现场不断有孩子提出问题,博物馆通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以及一段段引人入胜的多媒体影像,向参观者展示了唐王城的历史风貌。
五十一团第一小学学生艾美代·热合木激动地说:“这里的文物深深地触动了我,我要把唐王城的历史讲给爸爸妈妈听。”
眼下,是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接待游客的高峰期。作为以屯垦历史为主题的博物馆,该馆具有其独特魅力,是传播屯垦文化的重要窗口。
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是在三师图木舒克市历史文物陈列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分为序厅、古代屯垦戍边史、兵团建设史、三师发展史4部分,展出实物450多件,图片700多幅,包括汉唐时代至现代的珍贵文物。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阿依姑·木沙告诉记者:“讲解是复述历史,更是传递情感,专业的讲解让冰冷的文物有了温度,让遥远的记忆化为共情。”
老物件里的屯垦记忆
4月13日,游客李园(左)与朋友在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里观看展品。朱晓可 摄
在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内,有一件几乎全新的“旧衣”,无声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兵团人创业的故事,格外引人注目,时常有参展者驻足展窗前。
早期,兵团人没有劳动工具就自己打造,没有衣服穿就自己纺线,自己缝衣,没有房子住就挖地窝子……
无数兵团儿女用青春和热血建设边疆,扎根边疆。这件由老军垦捐赠的“旧衣”,无声诉说着“三年一领棉”的艰苦岁月,捐赠者希望参观者通过这件衣服了解早期兵团人的生产生活情况。
坎土曼、结婚证书、缝纫机、留声机、电影放映机……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内展出的老物件,构成了兵团人的记忆链。隔着玻璃,游客想象到的是兵团人奋斗的场面,听到的是老物件背后的故事。
这些老物件如同时光容器,封存着兵团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真实写照。前来参观的五十一团第一小学教师叶灵,被这些老物件背后的故事深深感动:“我看到的不仅是老物件,更是老一辈兵团人用青春书写的生命史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当参观者驻足凝视,总能听见历史深处的回响,那是坎土曼叩击大地的铿锵,是地窝子里传出的劳动号子。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近年来,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深挖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价值,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力度,积极探索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有效路径。
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助理馆员袁强,每天要做的事就是与同事一起对考古发掘收集来的文物进行登记、拍照、编号、记录、存入库房。
2021年,袁强从塔里木大学毕业后,来到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工作。2022年至2023年,他有幸跟随来自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兵团文物保护中心的专家对唐王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自唐王城遗址考古、研究、展示、利用工作启动以来,大量陶、铁、玉、麻毛纺织等珍贵文物通过展览出现在大众眼前。该遗址是新疆境内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遗址,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
袁强告诉记者:“对我来说,参加重大考古工作是一次难得的与历史对话的机会。我们将通过一系列举措,努力让文物‘活’起来。”
2024年6月8日,“河曲唐城—新疆图木舒克市唐王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在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隆重开展,在历时7个月的展期里,参观人数高达4万余人次。
与此同时,袁强积极参与到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馆藏可移动文物规范化管理工作中。如今,像他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对文物进行系统科学的保护,让历史样貌更加清晰。近年,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了。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今年3月以来,巴楚县的阿瓦提镇、英吾斯塘乡等12个乡镇的900多名党员,陆续走进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参观,热则古丽·萨比尔参观后由衷地感叹道:“通过这次参观,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来得太值了!”
鸟瞰三师图木舒克市唐王城遗址(资料图片)。张春玉 摄
现在,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正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教育功能,讲解员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馆积极邀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和喀什地区导游协会的有关专家,对讲解员进行培训,内容涵盖讲解礼仪、技巧、发音、创作等全流程。如今,该馆一支专业、热情的讲解员队伍逐渐建立起来了。
同时,该馆利用节假日,为职工群众提供精神文化服务。针对不同群体需求,通过整合馆藏资源和优化预约流程,实施延时开放、夜间开放,举办特色展览,以及开展社教研学等活动,进一步使馆藏文物焕发活力,让人们在体验深厚历史文化的同时,沉浸式领略新疆屯垦历史的魅力。2024年,该馆累计接待游客高达22.7万人次,今年一季度接待游客数量比去年同期再创新高。
今年,唐王城遗址提升展示项目已经完成主体建筑,目前正在进行开放前的内部装修,预计5月初向社会开放。
未来,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更多人沉浸式体验新疆屯垦戍边的悠久历史文化。
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馆长李宗乾说,“今后,博物馆将持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观众参观体验满意度。对常设展览进行提升改造,加强对历史文化的发掘力度,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以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为契机,规范馆藏文物保护工作,开展文物征集活动,推进文物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真正使博物馆成为全民文化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