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引擎”
——探索人工智能在兵团文旅领域的创新应用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阿热依·热依哈巴提
“解锁AI(人工智能)力量”“手把手教学!原来,AI得这样用”“记者应该怎么用DeepSeek?”……当AI浪潮席卷全球,各种AI“使用手册”频频推出,几乎每个领域都在尝试以“AI+”或“+AI”的方式更高效地实现目标。
那么,对于“人工智能辅助”这样一个新兴事物,兵团文化行业和旅游行业的从业者该如何正确认识、使用它?该如何驾驭这一强大工具,让其更好地服务于兵团文旅融合发展?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深入探寻。
A.应用实践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AI技术已深度融入文化和旅游领域,从创作到传播,各个环节都因AI而发生着深刻变革。
4月4日,“AI峡客吟——2025诗歌盲盒共创大赛”在张家界大峡谷景区启动。参赛者围绕关键词创作一句诗,用手机录制上传,AI将其组合成“诗歌盲盒”。大赛邀请了文化大咖等在线“喊话”,设置可观奖金池吸引人们参与。“AI+文旅”的创新模式,降低了创作门槛,激发了大众描摹山水人文的热情,提升了旅游场景的文化品位与情绪价值。这让人们看到了AI在创意表达方面的无限潜力。
4月20日,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内,游客佩戴自助语音导览机边听解说边游览。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秀 摄
而在兵团,AI同样在文化传播与旅游产业发展中大放异彩。在2024年举办的第十一届昆仑山大峡谷旅游文化嘉年华上,数字推荐官“忆琪”以“AI+数字人”形式闪亮登场。在此之前,旅游景区的宣传方式多局限于传统的海报和文字介绍,而“忆琪”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常规,通过虚拟与现实融合的新颖方式,发布文旅地图,生动展现了昆仑山大峡谷的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
这一创新实践,不仅让当地旅游资源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也为兵团文旅产业的宣传推广开辟了新的路径,为后续AI在文旅领域的更多应用提供了借鉴。
在新闻传播领域,兵团也借助AI实现了突破。兵团日报作品《中式浪漫七夕来临,用AI重现兵团爱情!》入选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AI精品案例。该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借助AI复原老照片,将老一辈兵团人的爱情故事鲜活呈现。在此之前,很多珍贵的历史瞬间因照片的模糊、损坏而难以清晰展现。而AI技术的应用,让这些尘封的故事得以重见天日。
该作品创作者张力心表示,AI为挖掘兵团历史文化提供了新视角,能让更多人了解兵团。这一案例不仅体现了AI在记录和传播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也为兵团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手段。
此外,为了更好地推动AI在兵团文化和旅游领域的深入应用,今年,兵团各师市积极开展AI培训。3月13日,一师阿拉尔市文旅局举办文旅系统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班,邀请专家讲解人工智能与文旅产业融合现状,共同探索AI驱动下的文旅融合发展机遇,60余名学员参与其中。
一师阿拉尔市文旅局局长张士高强调,培训既是对前沿技术的科普,也是推动实践探索的方式,文旅系统要借鉴先进经验,构建“智能服务、智慧管理、智创内容”体系,让AI成为师市文旅融合发展“新引擎”。
当下,AI在兵团文化和旅游领域已呈现出多方面的应用成果,未来如何基于现有成果,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实现AI与兵团文旅发展的深度融合,是兵团相关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
B.多元影响
AI在兵团文旅领域应用广泛,带来的影响呈现多元态势,从业者对此也有着不同的见解。
实景拍摄图:4月18日,在六师五家渠市青格达湖旅游风景区,游人在拍摄盛放的郁金香。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华北 摄
在新闻与宣传方面,六师五家渠市官方融媒体账号“五家渠TV”做出了积极尝试。在《五家渠的春》等多篇报道中,他们使用AI制图,这些图片与报道内容契合,提升了文章可读性,起到了更直观地宣传推介效果。
六师融媒体中心编辑部主任张琳琳介绍,从今年年初开始,他们在图片制作和视频生成方面全面运用AI,在实际操作中,对于没有现场图片的报道,AI能迅速生成相关图片,补充视觉效果;对于一些常规新闻方式难以呈现的效果,AI也能另辟蹊径将其展现出来。
“经过几个月的应用实践发现,AI不仅提升了宣传效果,还弥补了技术人才不足的短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张琳琳说。
从这一角度看,AI在新闻宣传领域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它为媒体工作者提供了更多工具和手段,助力信息传播更加高效、生动。
然而,在艺术创作层面,人们对于AI的看法则褒贬不一。
三师图木舒克市文联原主席谢家贵直言,AI缺乏思想和情感,其生成的作品往往格式化。艺术创作是创作者内心世界的表达,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思考,而AI生成的内容像是按照既定模式生产出来的,千篇一律,难以触动人心。不过,他也指出,在办公事务极为繁忙时,利用AI来处理一些公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
兵团青年作家杨蕾也曾尝试让AI模仿自己的文笔写文章,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AI生成的文章结构刻板,用词生硬,全然没有人类创作时那种自然流畅、富有情感的韵味。不过,AI在分析照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当面对一张精美的图片时,AI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出运镜、滤镜和光线结构等专业要素。”杨蕾表示,AI分析照片为她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灵感和思路。
综合来看,在艺术创作领域,AI虽然在某些方面能提供辅助,但它无法替代人类创作者的核心作用。如何正确看待和运用AI,是艺术创作者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早在2023年,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就推出数字博物馆,游客用手机扫码,打开“数字博物馆”线上平台,就可以“漫步”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的“云展厅”“驻足”在每一件文物前,实时收听语音讲解。
“除了打造数字博物馆,我们还在实体展厅设置了多个自助语音信号接收点,覆盖各展览区域,推出自助语音导览服务,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参观体验。讲解内容包括重点文字、文物、场景等,游客可免费领取并按照使用指南操作自助语音导览机。”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馆长甘霖介绍道。
AI对兵团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利弊兼具。在新闻宣传方面,它为传播带来了一些便利与创新,但也容易滋生内容同质化的弊端,使得报道缺乏独特视角与深度挖掘;在艺术创作方面,虽然能提供一定帮助,但在情感与思想表达上存在明显不足;在数字布展方面,它能够借助强大的虚拟建模与智能交互功能,快速搭建起沉浸式的线上展厅,让游客突破时空限制领略兵团文化魅力,但也容易出现过于注重技术呈现而弱化文化内涵挖掘的问题。
未来,如何在文旅领域合理运用AI,发挥其优势,规避其劣势,实现AI与人类创造力的有机结合,将是兵团文旅融合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C.创新利用
采访完,记者体验用AI生成兵团人种树的图片,虽画面精美,但与实地拍摄相比,缺少生动故事感与真实生活气息,这揭示出AI在还原真实场景情感与故事性方面存在短板,也为我们思考AI在文旅领域的定位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AI制图:青格达湖边郁金香盛开,游客在花海里游玩。五家渠TV提供
杨蕾结合自身创作经验,提出了极具价值的见解。她建议把AI当作激发灵感的源泉。AI拥有强大的数据整合能力与超乎想象的创意联想能力,能够为创作者提供新奇的视角和思路。但创作的核心主导权,必须牢牢掌握在人类创作者手中。因为只有人类,才能凭借细腻的情感体悟与独特的笔触,赋予艺术作品直抵人心的力量。
从更宏观的兵团文旅融合发展视角而言,提升内容质量、坚守文化内核始终是关键所在。AI应定位为辅助工具,在新闻报道中辅助信息采集,在文艺创作中激发灵感,在旅游推广中实现精准营销。只有清晰明确AI的角色,才能避免陷入过度依赖或盲目排斥的误区,充分发挥其优势。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胡事民认为,AI艺术并不是要取代传统的艺术,而是为艺术家创作提供新的可能性。这并不是艺术的终结,而是艺术进化的体现,为人们提供表达的工具和创作的空间。传统艺术强调艺术家的个人表达和情感投入,AI艺术展示算法在艺术中的潜力,两者结合可以开辟全新的艺术时代。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教授在“广东文旅大讲堂”上提出,数字化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路,人工智能不能替代旅游目的地具身体验,但能发挥具身性优势,拓展游客感官体验的范围和广度,推动文旅开发从景区视点转向游客视点,将人工智能与具身游历整合是文旅革命新机遇。
综合以上方面,合理运用AI技术,持续提升内容质量,大力培育专业人才,不断强化创新应用,是实现兵团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这些举措,兵团独特的文化魅力与丰富的旅游资源将得以迈向更广阔的舞台,开启文旅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
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合理利用AI,使其真正成为助力兵团文旅产业发展的有力工具,走出一条具有兵团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