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兵地如何携手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5-04-23 09:46:51 作者: 编辑:冀翔 责任编辑:许灏

“融”出新天地 诗意共远方

——看兵地如何携手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马雪娇

共同编制旅游发展规划,补齐发展短板;“一票制”共享旅游资源,共建产业链条;合力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和品牌,共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共办旅游宣传推介会,开展冬季旅游促消费活动;构建兵地一体化旅游公共服务……近年来,兵地双方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持续推进旅游兴疆战略,通过信息互通、资源互联、客源互送、利益共享机制,共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繁荣发展,擦亮“新疆是个好地方”金字招牌。

融合发展,“融”乃要义,“合”为路径。兵地双方坚持以共同利益为纽带,推动品牌共塑、产品共推、利益共赢,“抱团”共建文旅“朋友圈”,跑出文旅产业协同发展“加速度”。2024年,兵团接待游客41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77%;实现旅游收入200亿元,增长15.01%。

完善顶层设计,凝聚发展合力

“带着家人自驾游一万泉景区后,再一路游览至江布拉克景区,只需一张门票,就可以观赏两个景区的风光。”来自甘肃省兰州市的游客谢雨馨欣喜地说。

六师奇台农场一万泉景区和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江布拉克景区同属东天山山脉,景观相连、山水相依。2022年,一万泉景区与江布拉克景区成功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4年,两个景区共建首个“兵地融合创新型旅游示范景区”,实行“一票通”制度,共享资源、互联互通,为兵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样本。

游客在一万泉景区露营,享受惬意的休闲时光(资料图片)。2024年,六师奇台农场一万泉景区与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江布拉克景区共建首个“兵地融合创新型旅游示范景区”,两个景区实行“一票通”,互联互通、共享资源,为兵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了新样本。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邵明辉 摄

昌吉回族自治州与六师五家渠市坚持“一张牌打到底”,以一万泉景区和江布拉克景区为依托,共同谋划旅游业融合发展路径,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功能完善、景区保护管理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丰富景区业态产品,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激发文旅消费活力。

完善的顶层设计,为深化合作搭建了框架。

三师图木舒克市与喀什地区巴楚县文旅部门签署“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兵地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健全合作机制,让文旅资源“活”起来、文旅产业“旺”起来。

八师石河子市与塔城地区沙湾市文旅部门签署“文旅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在文旅项目开发、宣传推广、品牌共塑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近年来,兵地双方打破“守住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完善顶层设计,强化统筹协调,在开发精品文旅产品、树立文旅品牌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围绕文化资源和设施共建共享、旅游业发展互利共赢、文旅人才交流共用等方面15项具体工作任务开展合作,不断拓展兵地融合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推动文旅市场一体化发展。

兵地双方加强文旅产业分工与协作,成立兵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工作协调小组,签署工作协作备忘录,建立兵地文化旅游工作协作机制,落实重大设施共建布局,结合各自的产业特色与发展规划,整合文旅产业链条,引导文旅产业有序竞争、错位发展,构建布局合理、结构完善的文旅产业区域协同发展体系,以合作促发展,更以发展促合作。

推动资源共享,共创精品景区

随着电影《哪吒2》的热映,新疆昆仑山景区迅速成为热门打卡地,景区推出的一系列电影“同款打卡地”旅游体验项目,更使热度飙升。

昆仑山景区是兵地融合发展的示范性项目,由十四师一牧场昆仑山大峡谷景区与和田地区策勒县昆仑圣境(板兰格)景区合建而成。一牧场与策勒县通过资源共享、市场联动,共同推进景区升级,打造集昆仑山生态观光、昆仑文化体验、草原休闲度假、红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形成“一红一绿”的文旅发展新格局。2024年,该景区累计接待游客80.2万人次。

游客在新疆昆仑山景区拍照留影(资料图片)。昆仑山景区是兵地融合发展示范性项目,由十四师一牧场昆仑山大峡谷景区与和田地区策勒县昆仑圣境(板兰格)景区合建而成。通过资源共享、市场联动,一牧场与策勒县共同推动景区改造升级,打造集昆仑山生态观光、昆仑文化体验、草原休闲度假、红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形成“一红一绿”文旅发展新格局。刘秋月 摄

3月9日,昆仑山景区正式启动国家5A级旅游景区项目创建工作。据估算,如成功创建5A级景区,将吸引20余种业态入驻,直接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带动兵地通过招商新增产业30余个,间接带动就业3万余人。

兵地文旅产业各具特色,具有良好的协同发展基础。近年来,兵地双方顺应文旅消费转型升级新趋势,推动文旅产业协同发展,共同打造G219线边境旅游爱国戍边风情旅游线路,联合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动旅游资源、市场客源和精品线路共享,建设“和而不同”的区域“旅游圈”。

八师石河子市与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共同推进兵地全域旅游发展,合作开发肯斯瓦特水库、小李庄军垦旧址、红山1958文旅小镇等景区,打造红色旅游、观光旅游、生态旅游等石玛兵地融合精品线路。

九师白杨市同塔城地区额敏县在文旅资源共享引流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深入挖掘九师一六五团巴依木扎景区、一七〇团金沙棘小镇及额敏县海航牧场、野果林等景区景点的自然生态和民俗特色优势,合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以吸引八方游客,激发文旅产业活力。

今年,兵地双方抓住文旅产业跻身新疆“十大产业集群”的机遇,围绕“延链、补链、强链、育链”,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不断打造精品景区,推动文旅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

游客在十师一八五团白沙湖景区游玩(资料图片)。以“布尔津、一八五团、一八六团、吉木乃”和“富蕴、可可托海、北屯、一八五团、一八六团、北屯”两条旅游环线为主线,十师北屯市和阿勒泰地区共同打造十几条富有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推动兵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正虎 摄

深化互嵌共融,共促产业发展

山水相连、互嵌共融、人文相亲,如何让融合发展发挥“1+1>2”的效果?兵地双方在实践中给出的答案是——错位式发展、互补式融合。

近年来,凭借钟灵毓秀的四季风光以及90家A级以上景区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越来越受到疆内外游客的青睐。

毗邻而居,如何实现协同联动,借势借力?

四师可克达拉市主动融入“三区联动”发展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旅游发展格局,落地实施“三地九方”全域旅游发展联盟框架协议,坚持“旅游观光在伊犁,配套服务在四师”的发展思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打造特色旅游产业链,为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注入新动力。今年1至2月,四师累计接待游客67.68万人次,游客花费达2.75亿元。

在四师七十九团篝火晚会上,游客们饶有兴致地观看文艺表演(资料图片)。七十九团依托毗邻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唐布拉景区的地缘优势,打造将军谷、红石头山等景区,串点成线建设特色民宿产业集群,培育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杨俊钦 摄

“今年,我们将重点推进工业游、生态游、红色游、农旅融合游、历史文化游五个提升,不断推动师市文旅产业发展向全域、全景、全要素迈进,互补、串联兵地差异化的旅游资源,共同推进兵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四师可克达拉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温海霞说。

同顶一片蓝天,共处一方热土。近年来,兵地双方发挥各自区域旅游产业的比较优势,通过差异化打造自身特色,在互补中提升协同发展效能、实现合作共赢;着力构建“权责一致、分工负责、同频共振、集中整治”的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格局,提升区域协作水平,营造良好市场环境;通过共同举办出境旅游工作培训班等,共同培育文旅行业人才;破除、打通旅游要素跨区域流动的行政壁垒和市场流动堵点,提高区域资源利用效率,发挥旅游企业的规模效益,实现旅游供应链跨界链接,提升区域文旅产业竞争力。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