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跟着农技人员解锁兵团农业生产“新密码”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5-04-26 08:50:33 作者: 编辑:冀翔 责任编辑:许灏

“三妙策”里探春耕

——跟着农技人员解锁兵团农业生产“新密码”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马雪娇、实习生赵冰冰

4月23日,工人在可克达拉市润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智慧温室内搬运番茄。该公司在智慧温室建设中广泛应用农业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生产设备,较传统种植模式可降低生产成本40%,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洋 常驻记者 李惠 摄

一年好景看春耕。当春风拂过天山南北,广袤的田野再次热闹起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种苗在智能温室里茁壮生长,装载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播种机在田间精准作业,农技人员深入一线为农田“把脉开方”……在兵团春耕生产中,各种新技术、新装备纷纷“上岗”,“创新力”在田间地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幅幅“科技春耕图”在田野上徐徐展开。

暮春时节,记者深入各垦区,目睹农技专家化身“田间保姆”,将一项项“硬核科技”送到职工群众手中。他们手把手教技术、面对面解难题,让职工群众依靠科技增产量、提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妙策一:密植技术提质效,“金豆”装满仓

“春分犁不闲,谷雨地不眠。”眼下,在四师六十八团,大豆播种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

“每亩滴水量15至30立方米比较合适,可确保出苗率达95%以上。”在六十八团七连大豆高产试验田,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所长战勇正手把手指导职工群众播种大豆,“我们推广的‘密植+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高产栽培技术模式,集成精准选种、精准播种、精准灌溉等6项技术,就像是定制的‘科技套餐’,带动大豆种植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

七连职工张瑜轩便是这项技术的受益者。去年,他种植的大豆平均亩产高达447.96公斤。

“以前种地凭经验,现在跟着专家学技术,我这‘老把式’也能玩转新科技!”张瑜轩信心满满地表示,今年要继续扩大大豆种植规模。

在六十八团,农技人员化身“田间设计师”,通过调整播种参数、优化株行距布局等方式,使大豆种植密度从每亩1.8万株提升至2.1万株,为实现高产筑牢了根基。

享受到科技种田红利的不只是张瑜轩。2024年,六十八团三连运用密植精量点播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大面积种植的“新大豆26号”单产达到428.7公斤,入选全国大豆油菜大面积高产典型案例。

科技是引领农业现代化的强劲引擎。近年来,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大豆创新团队针对提升大豆单产水平持续开展技术攻关。“我们在优选良种、改良农田的基础上,多次优化大豆膜下滴灌宽窄行精量点播高密度种植模式,集成高密度栽培、系统化调控以及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显著提升了大豆单株结荚数和粒重。”战勇表示。

为更好推动新技术落地,四师可克达拉市组建大豆高产创建技术指导服务组,从大豆选种、播种,到田管、收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服务,不断提升职工群众种植水平。“我们将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探索更加绿色高效的种植模式,推动大豆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为兵团乃至全国大豆增产提供‘六十八团经验’。”四师可克达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德友说。

妙策二:套种模式拓空间,激活“亩经济”

春耕时节,三师五十一团八连的棉田里机声隆隆,一台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大马力拖拉机往来穿梭,拖挂的精量播种机同步完成铺膜、铺设滴灌带、播种等工序,在田垄间勾画出整齐的“科技线条”。

“棉花套种孜然,一亩地纯收入超过2000元!这‘一地双收’的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种植户吾买尔・阿皮孜黝黑的脸上乐开了花,眼神中满是对丰收的憧憬,“今年,我要争取亩产棉花500公斤、孜然120公斤!”

田埂边,五十一团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副主任杨双胜正带着农技人员进行现场教学,不时用手中的卷尺丈量着行距。“关键是把握农时。播种后48小时内必须完成滴水,这样才能保证棉苗和孜然的出苗率。”杨双胜说。

2024年,三师图木舒克市首次采用套种孜然的模式种植棉花13.69万亩,实现产值3.08亿元。今年,该师市计划种植棉花89万亩,其中套种孜然62万亩,占棉花种植面积的近七成。

这种集约化生产模式的成功,是兵团多年来积极探索创新的成果。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兵团创新推出棉花与孜然、辣椒等作物间作套种模式,让有限的土地既能“高产”又能“多收”,为职工群众拓宽了“土里淘金”新路径。

“今年我们主推‘一膜三行棉花套种六行孜然’种植模式,将棉花行数减至三行,亩均株数保持在1.1万株左右,利用宽行距空间将孜然套种行数增至六行,通过错位播种让两种作物根系形成立体分布,避免作物竞争养分。”杨双胜介绍道。

科技与农业深度交融,为农业提质增效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今年,兵团农业农村局推介发布小麦缩行增株主茎成穗高产栽培技术、玉米“奇台农场模式”高产技术、北疆机采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南疆机采棉“干播湿出”栽培技术4项主推技术,引导职工群众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为提升粮棉油等主要作物产能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现在新技术层出不穷,我们种地越来越有奔头!”吾买尔・阿皮孜高兴地对记者说。

妙策三:智慧育苗绘春色,育出“好苗子”

在二师二二三团智慧育苗大棚基地,水肥一体化管控系统精准滋养着千万株辣椒苗。

历经两个多月生长,辣椒苗长势喜人,种植户们忙着为每盘辣椒苗“打分”,将筛选出的优质种苗送往田间进行移栽。

在二二三团八连种植户张勇的育苗大棚里,智能化设备有序运转:温湿度调控系统精确控制温度、湿度等关键参数,水肥一体化设备定时喷洒,原来需要十几个人管理的大棚,现在靠智能机器,几个人就能搞定。

“苗好一半收,苗弱一半丢。智慧育苗技术能够科学调控温度、水分和光照,为幼苗提供了稳定的生长环境,保证了移栽种苗的成活率。去年,我还为大棚加装了自动喷淋设施,实现了精准灌溉、精准施肥。”张勇告诉记者。

眼下正值种苗移栽关键期,八连“两委”成员和农技人员每日穿梭在大棚之间,认真检查育苗情况,现场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

二二三团农业林业草原和生态保护中心技术员周建江介绍:“我们采用机械化育苗,培育出的种苗根壮苗齐,还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目前,二二三团540座标准化育苗大棚满负荷生产,每年可提供优质种苗180万盘,实现经济收入5000万元。

让育苗有“智”更有“质”。近年来,二师铁门关市持续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引入先进农业机械和技术,以“科技大棚+订单种植+技术指导”模式推进智能化育苗、集约化生产,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生产高效、智能、绿色发展。

一项项新技术、一件件新设备在春耕中“大显身手”……近年来,兵团强化科技创新,依托各级农业技术队伍加快推广应用农业先进生产技术,不仅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职工群众增收,也为全国农业发展提供了“兵团经验”、输出了“兵团方案”。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