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年守边人到兴边自贸人 广东姑娘在边疆书写精彩青春
邵书琴,女,汉族,1991年6月生,中共党员,喀什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自贸试验区管理局二级岗。2013年邵书琴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来到兵团第三师托云牧场服务。服务期满后,她主动申请继续留在条件艰苦的高海拔边境牧场工作。十年过去,这个广东姑娘已经在边陲牧场成长为一名“新兵团人”。曾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兵团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
一年服务,她爱上了边陲牧场
2013年,邵书琴即将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毕业,偶然间却被校道上一张印有“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口号的海报打动,她决定报名参加西部计划。
在出征仪式的前一夜,邵书琴给当时的团委书记发了一通短信,阐述自己想到团场服务的决心,就这样,她被分配到了托云牧场服务。
虽然已经做了心理准备,但到了当年的托云牧场,还是有不小的心理落差。托云牧场位于帕米尔高原上,海拔在2200—4800米之间,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二十多摄氏度。没有想象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牧场周边都是黄山戈壁,山上光秃秃的,稀疏地长着一些草根。夜里,还没有路灯的场部伸手不见五指,转一圈也见不着几个人,安静地只能听见风的呼啸声和自己的呼吸声。
当年的牧场,只有一个铁皮搭建的简易小商店,连常用的毛巾牙刷都买不上,新鲜蔬菜瓜果更是要到六公里外的口岸去买。场部到口岸之间并没有公共交通,只能在路边等过往的便车,有时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她却不觉得苦,索性边跑边等,日子长了,当地很多牧民都见过这个背着双肩包跑步去口岸买菜的小姑娘。
邵书琴的服务岗位是“基层社会管理”,被分配到牧场工会办公室工作。完成所负责的工会业务工作之余,邵书琴还到学校给孩子们上梦想公开课。在一次“做最好的自己”的主题班会课上,她让孩子们在纸条上写下自己的梦想,几个孩子写的“梦想”深深触动了她的心,有孩子写道: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赚钱,给爸爸买辆摩托车,爸爸走路放羊太辛苦了;有孩子写道:我的爸爸妈妈老了,我长大了要回连队,帮他们放羊……在与孩子们接触几次后,邵书琴发现这些可爱的高原孩子对外面的世界又是如此如此地好奇;也许是缺少目标,也许是一年只能回两次家、缺乏家庭关注和辅导,孩子普遍学习动力不足、基础也较差……“爱找活干”的邵书琴找到在喀什城区服务的10余名志愿者小伙伴,开起了周六周日“小课堂”,每人固定为5-6名孩子作语文数学作业辅导、才艺爱好兴趣培养、心理关爱与梦想启发。让人欣慰的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持续努力,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明显改善,自信心增强,学习动力也增强了。在这个过程中,邵书琴收获了志愿服务的无限快乐,也被这些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的纯朴融化、被这片土地对自己的需要所牵绊,产生了留下来的想法。
一年又一年,她选择扎根在基层
回顾在基层成长的十年时间,邵书琴和牧场一起经历了很多的“第一次”。2016年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期间,正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机遇,邵书琴大胆向场党委请缨,在牧场的支持下牵头运营起当地第一个青年创业就业电子商务孵化基地。一间空置门面,几张沙发茶几、两台电脑,基地就算落成了。她跟着有经验的当地人跑到乌恰县城进货,学着辨别白蜂蜜的真假、格鲁吉亚红酒的好坏,学着当地人用柯尔克孜语对话、砍价,用有限的预算进来了第一批商品。基地总算建起来了,邵书琴又主动发展广东的亲朋好友为第一批客户,将价格适中、适合大众口味的格鲁吉亚红酒、吉尔吉斯白蜂蜜打造为第一款热销产品,将牛羊肉做成了“限量版”礼盒装……在本职工作之外做这些,邵书琴是个兼职不取薪酬的客服、文案、销售、进货员、快递员。
这个“冲动”的第一次,让她这个年轻的社区书记因为“真心、实干、能成事”得到了社区职工的认同。有了这个基础,就有了后来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带着职工种蔬菜大棚,第一次说服妇女在家门口集体当起“绣娘”……邵书琴也有了第一个居民对她的爱称“小小书记”“笑笑书记”。
在牧场工作期间,邵书琴认识了在托云牧场学校工作的特岗教师。2016年邵书琴与志同道合的他结婚了,2018年他们的宝宝出生了,柯尔克孜族朋友给他取名“玉米提”,寓意希望、未来。新疆兵团成为这个幸福小家的第二故乡。
2025年2月,邵书琴选择到喀什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工作,在自贸战线上继续书写自己与“边”的缘分,为兴边富边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