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映天山 扎根边疆续华章
王超,男,汉族,1986年2月生,第六师奇台医院中医科(康复)主任。自2020年响应援疆号召以来,他以医者仁心扎根边疆,用专业实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至今在第六师奇台医院行医4年,救治患者3万余人,以实际行动诠释“大医精诚”的深刻内涵。
跨越千里援疆 深耕中医发展
2020年10月,王超主动请缨加入山西省第十批援疆队伍,同年12月王超来到了第六师奇台医院。面对奇台医院中医科基础薄弱、诊疗项目单一、群众对中医认知度低的现状,王超积极推动建设国医馆,安排科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致力于培养中医人才,不断壮大中医康复科室力量。2021年7月,王超提出中医中药质量联动机制的倡议,获得奇台医院的大力支持。随后,他全身心投入国医馆的设计建设工作,同年11月,国医馆正式投入使用,承担起中医门诊和方剂诊疗工作。
为了制定出更适合当地患者的诊疗方案,王超与科室同仁放弃节假日,埋头钻研中医书籍。他们针对不同群体开设夜间中医门诊与假期预约门诊,还精心调整和引进30余种优质道地药材,显著提升了患者对中医的认可度。此外,2021年底,王超在奇台医院开设“云台书屋”职工书画兴趣研习社,将“文化润疆”理念与中医科室建设有机融合。
在援疆的两年里,王超全身心投入工作,每日早早抵达医院,会诊、带教忙得不可开交,即便节假日也坚守岗位,他的敬业精神深深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 “拼命三郎”。
妙手仁心施治 赢得患者信赖
凭借精湛医术与耐心服务,王超成为奇台医院的“红人”,众多患者慕名前来。他常忙得顾不上午休,周末也不休息,对患者随叫随到。王超坚信中医药能为当地患者的常见病、慢性病提供长期有效的诊疗方案,尽管过程耗时,但意义重大,这也正是他援疆的初心——让更多人了解中医,学会健康养生,将康养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2021年6月,奇台农场94岁的张老爷子,因多年瘫痪在床且患有肺栓塞,在呼吸内科多次住院治疗,效果不理想,进食困难。王超会诊后,通过一周的中医调理,张老爷子气色明显好转。通过这次治疗,两人结下了深厚情谊,同年12月,王超还带着科室自制的香囊前去看望张老爷子。自此以后,张老爷子的家人也对王超的精湛医术敬佩有加,只要身体不适,都会第一时间找到王超,称赞他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开出的药方实用又实惠,几贴药就能药到病除。
心系边疆牧民 创新服务模式
北塔山牧场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牧民群众多患有风湿类疾病,且牧场医院医疗条件有限,牧民们到奇台医院看病往返一趟要走400多公里。为解决牧民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王超坚持每月1 - 2次跟随医疗队巡边义诊、送医送药,宣传疾病防治和卫生健康政策,同时,他鼓励牧场医生分享中医药知识。在王超的带动下,2022年4月,牧场医院开设中医门诊,配备煎药机等设备,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让牧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中医药服务。中医门诊开设半个月,就有上百名牧民群众前来就诊。目前,火罐、刮痧等中医理疗项目也在牧场医院陆续开展。
2020年12月13日,带着组织的重托与对故土的眷恋,王超踏上援疆征程;2021年10月10日,应受援单位的迫切需求与组织的信任,他再次奔赴天山脚下;两轮援疆期满后,面对奇台医院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未尽之路与患者的殷切期盼,2023年初,王超毅然决定留在奇台医院,选择扎根边疆,决心将中医药发展事业进行到底。
他从三晋大地到天山脚下,王超用4年时光践行医者誓言。他像胡杨般扎根戈壁,以精湛医术守护健康,用无私奉献诠释大爱,在兵团大地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杏林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