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敬业奉献兵团好人”:吾卜拉伊木·麦麦提敏

来源:兵团文明办时间:2025-04-29 17:12:21 作者: 编辑:草娃 责任编辑:杨波

昆仑山下的“生命守护者”

吾卜拉伊木·麦麦提敏,男,维吾尔族,1965年6月生,中共党员,第十四师昆玉市一牧场老干党支部书记。在昆仑山下的昆玉市一牧场,吾卜拉伊木·麦麦提敏用40余年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生命守护者”。从17岁起,他身兼医生与兽医双重身份,在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卫生室里救治职工,又穿越数百平方公里牧场接生羊羔。

坚守基层连队守护群众安康

吾卜拉伊木·麦麦提敏是土生土长的一牧场人,他毕业后就到一牧场医院锻炼学习,学习近3年后,年仅17岁的他被分配到一牧场老五连连队卫生室工作,开始了长达45年的行医生涯。

一牧场老五连连队卫生室一间不到十平方米的卫生室,既是吾卜拉伊木·麦麦提敏的诊室,也是病人的病房,还是药房。早上起来,他要打扫卫生室,然后消毒、检查医疗物品,随后就在诊室里等候病人。由于是连队唯一的卫生室,且通信不便,他不能轻易离开诊室,以免病人来时找不到他。从老五连到一牧场医院有80多公里,交通不便只能骑骆驼,路途需要一天的时间。所以每次他去一次一牧场医院,就要取上三个月的药品。正是这样一间小小的卫生室,守住了一个连队牧工的生命安全。

多职兼程为当地牧民服务

工作一年多以后,由于一牧场缺少兽医,吾卜拉伊木·麦麦提敏又转学兽医。学习兽医期间,连队卫生室的工作也要兼顾,他只好学习几天兽医,又回老五连治疗病人,然后再去学习,如此反复直到学成。成为兽医后,他工作地点就不再只是连队卫生室,昆仑山北麓的几百平方公里都成了他的工作范围。

每年3月初,吾卜拉伊木·麦麦提敏要准备上山为产羔做准备,他的妻子会帮他准备好干粮,收拾行囊,带上牧民需要的药品、生活物资。他的妻子说:“我老公有十几年未见杏花开,因为他6月才下山回来,去的时候杏花还没开,回来的时候已经在结杏子了。”

上山后,吾卜拉伊木·麦麦提敏布置好羊产房,提前做消毒工作,为产羔工作做足准备。羊羔出生后,紧接着要给小羊擦拭身体上多余的黏液、消毒、送进暖房喂奶。有时这只羊还在生产,那只羊也开始生产,一天产二三十只羊成为常态。

“许多刚到牧场的年轻人面对这种情况都哭了,也说过想要离开。”吾卜拉伊木·麦麦提敏说。小羊出生后还要断尾、驱虫、打疫苗,产羔期一直持续到5月下旬,紧接着吾卜拉伊木·麦麦提敏要帮助牧民转场至夏牧场,6月初才下山回家。6月到10月昆仑山上水草充沛,羊群茁壮成长,也是他难得和家人相聚的时光。山上水资源紧张,下山后,吾卜拉伊木·麦麦提敏就洗洗这几个月积攒的脏衣物,然后去一牧场医院领取药品,帮牧工采买米面油等生活物资,10月底带上山。一年里,他的大部分的时光都是在山上度过的。

意外致残 不改奉献初心

45年里,吾卜拉伊木·麦麦提敏也曾遇到过不少困难和挑战。有一年冬天,老五连一名妇女因胎位不正难产,需要前往一牧场医院。连队距离医院80多公里,因交通不便只能用骆驼载着产妇前往。走了30多公里的时候,产妇情况紧急只能在路边就地生产。后来,这名产妇经常告诉自己的孩子,他能活下来要感谢吾卜拉伊木·麦麦提敏医生。

2010年12月,吾卜拉伊木·麦麦提敏骑摩托车前往二连冬季牧场排查,途中因山路险峻不慎坠下路坎,右腿骨折。医生一再叮嘱他注意休养,可他却放心不下工作,休养期间坐在床上也坚持工作,整理工作台账。他说:“虽然腿动不了,但好在手还能工作。”重返工作岗位后,他因腿部感染、病情恶化,最终落下终身残疾,2015年8月因病退休。

余晖闪耀续写奉献华章

2020年,牧场医院医护人员紧缺,他主动请缨到医院协助工作,值班值守一个月。之后又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35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与担当。

直到现在,吾卜拉伊木·麦麦提敏还经常电话指导职工群众判断羊只病情;帮助他们拓宽牛羊的销路,分享相关的市场信息。

吾卜拉伊木·麦麦提敏现担任一牧场老干党支部书记,他带领老干党支部成员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他深知,老干部们是牧场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们身上有着宝贵的经验和精神财富。他组织老干部们讲述牧场故事,让红色基因在新一代中传承,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