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频共振引凤来栖 同向而行育才筑梦
——看兵地如何多元发力推动人事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马燕
携手举办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为广大学子提供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的就业服务,共促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联合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建立“头雁”联农带农机制,激活乡村人才振兴“一池春水”;常态化开展人才交流活动,推动人才队伍协同发展……这一个个生动场景,正是兵团与自治区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推进兵地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注脚。
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兵地双方以“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务实包容、协同发展”为原则,在构建兵地一体化高质量充分就业体系、推进社会保障公平可持续发展、深化人才交流合作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协同发力,建立有效的人才工作交流机制,不断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区域壁垒,推进各类人力资源合理流动、高效集聚,不断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共同书写区域协同发展新篇章。
携手合作 铺就高质量就业“快车道”
自治区和兵团共同举办的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现场(资料图片)。此次招聘会主会场设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在兵地设有12个分会场,共有1320家用人单位参与,提供就业岗位2.8万余个,吸引求职毕业生3.93万人。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燕 摄
4月12日,七师胡杨河市2025年“民营企业服务月”专项活动暨兵地融合招聘会在天北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来自兵地的201家企业提供能源电力、纺织服装、生物制药、精细化工等领域的2893个就业岗位,现场达成就业意向2667人次;线上“胡杨人社”抖音平台及智联招聘直播带岗活动,共吸引了13万人次关注,线上接收简历1053份。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七师胡杨河市就业局副局长李瑞告诉记者,“我们与克拉玛依市、沙湾市、玛纳斯县等地建立了就业服务协同、就业信息共享机制,同步搜集、发布用工信息及求职信息,联合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共享招聘岗位信息、求职登记人员信息等数据,促进了兵地劳动力跨区域就业,让兵地职工群众在‘家门口’收获稳稳的幸福。”
近年来,兵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聚焦劳动者高质量充分就业,在政策宣传、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就业招聘、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零工劳务市场运行等方面展开合作,建立跨区域、多层次就业服务合作机制,形成人才流动无障碍、资源共享无壁垒的融合发展新格局。2024年,兵地开展兵地融合招聘活动394场次,1.06万个用人单位参与,提供就业岗位15.5万余个,53.1万余人次参与活动,达成就业意向5.8万余人。
这样的民生温度正在加速传导。4月18日,在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种牛场挤奶厅,来自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堆齐牛录乡舍里木克村村民朱玛克敏·托合达生熟练地操作着灌装设备。“我和丈夫都在创锦牧业工作,这里工作环境好,老人带新人进步快,现在我们夫妻俩年收入超过12万元,日子越过越有劲儿。”朱玛克敏·托合达生说。
作为兵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锦牧业有限公司积极吸纳地方群众就业,公司超过50%的员工来自周边地方县乡,有力促进了兵地融合发展和兵地群众交流交往。
如今,这种“企业扎根兵地、人才双向流动”的模式正在积极推广。兵地双方打破区域和行政壁垒,充分利用各自产业优势互助招工、发展互惠,促进兵地劳动者实现就业创业,缓解了“用工荒”“就业难”结构性矛盾,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职工群众跨区域就业率的逐年提升,也带动了兵地融合发展不断深化。”兵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兵地正推动形成“招聘服务一体化、技能培训标准化、人才评价同城化”的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构建“省级统筹、各级联动、企业主体、群众参与”的推进体系,释放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乘数效应。
赋能成长 提升人才核心竞争力
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市伊车嘎善锡伯族乡柳树渠村制种玉米基地,新疆创锦种业有限公司技术员(左一)为村民讲解田间管理技术要点(资料图片)。近年来,四师可克达拉市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为周边地方县乡培养了一批“田博士”“土专家”。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杨俊钦 摄
3月24日,塔城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九师白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开展就业培训工作专题调研,进一步深化双方技能人才培育评价合作、完善促进高质量就业协作机制,共同打造务实合作新格局。
“近年来,九师白杨市与塔城地区多措并举推动人才工作融合发展,联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立技能人才互认机制,共享实训基地、共办技能竞赛,加强职业院校共建和交流合作,畅通了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九师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副局长周学铭介绍道。
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兵地双方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找准融合切入点,积极推进技能培训机构资源共享,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多方位多层次合作机制,共同推动技能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
“技术就是饭碗!”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喀热开其克乡村民努尔艾力·买买提吐尔逊说,今年3月,他参加了六师五家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喀热开其克乡政府共同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班,经过10天“理论讲解+实践操作”的系统培训,掌握了配电箱安装、线路检修等12项核心电工技能,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六师五家渠市与阿克陶县倾力共建兵地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阿克陶县喀热开其克乡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六师五家渠市人社局把强化技能与稳定就业结合起来,创新“需求清单+培训菜单+就业账单”对接模式,提升喀热开其克乡村民科学种植和养殖水平,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致富。
近年来,兵地双方不断拓展深化人才工作合作事项,形成了更加紧密的技能人才培育、技能人才评价、实训基地建设、职业技能竞赛交流合作等长效机制,推动技能人才培养提速增效,激活了兵地经济社会发展人才“蓄水池”。
打破壁垒 畅通人才发展新通道
4月27日,在五家渠市人民路街道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所“兵地通办”服务窗口,市民(左)办理跨区域社保查询业务。六师五家渠市社保中心依托兵地社保经办服务平台推出“兵地通办”服务,实现了兵地参保登记、待遇申领、社保转移等30个高频事项“一套标准、两地互认”。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华北 摄
4月20日,克拉玛依市民潘强来到八师石河子市市民服务中心,借助社保兵地融合数据共享平台,很快就办好了社保转移相关手续。
“前不久,我在石河子市找到了一份工作,急需将社保手续转移到兵团社保。兵地融合数据共享平台的开通,为兵团和地方流动居住生活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只需提交身份证,许多社保业务就能迅速办理,再也不用两头跑了。”潘强说。
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八师石河子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与克拉玛依市、昌吉回族自治州、沙湾市对口单位签署合作框架协议,通过打通系统平台、优化业务流程、强化协同机制,实现了涵盖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社保关系转移、社保待遇资格认证等30项高频社保业务的“兵地通办”,提升了兵地办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为人力资源流动配置的重要保障,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直接影响人才流动效率。近年来,兵地双方不断深化合作,强化业务协同办理,推动兵地双方人社公共服务平台一体化发展;逐步打破兵地间社保、就业、人才流动在业务经办、待遇享受等方面的界限,打通各项业务经办系统的数据接口,方便兵地双方群众进行信息查询和业务办理;推动兵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工作深度融合发展,搭建促进兵地劳务协作对接平台,统筹开展兵地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实现兵地人力资源互通互享。
前不久,新疆中新建能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从地方招聘了4名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了人才引进与职称资格衔接闭环管理。
“自治区的专业技术职称在兵团可认;同样,持有兵团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也可直接竞聘自治区事业单位相应岗位。”兵团人社局专技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兵地双方协同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建立跨区域人才资质认证机制,全面破除行政壁垒,实现专业技术职称跨区域互认,促进了人才要素的高效配置。
以高度适配的人才制度共蓄兵地发展新动能。兵地双方构建起“政策共通、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的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区域人才政策衔接、人才资质互认、人才服务标准协同,打通了各类用人主体间的关联通道,在人才交流、企业技术合作、社会组织联动等领域形成多层次人才互动格局,为实现人才共享搭建起多样便捷的路径,激发了区域内人才创新活力,有力推动了兵地融合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