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里的“绿色希望”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纪晓贞、张贝 通讯员贾保凤
4月25日,记者走进二师三十八团四连设施大棚,只见承包户孙松可轻点智能控制器,细密水雾便如春雨般均匀洒落,成排的辣椒苗叶片舒展,在温润的空气中吮吸甘露。
自动卷帘机根据光照强度调节棚温,水肥一体化设备实现精准喷灌……“现在有了科技加持,我们育苗工作轻松多了。”孙松可告诉记者。
“这是我们连队集体经济的‘绿宝石’。”四连党支部副书记、连管会连长曹治华领着记者穿行在齐整的苗床间,指着绿色的幼苗说道。
为突破设施农业发展瓶颈,2023年开始,四连“两委”成员多次前往焉耆垦区各团场参观学习。去年9月,在专项资金扶持下,四连建成了首批3座智慧育苗大棚。
“既要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又要带动职工群众稳定增收。”曹治华说,通过“四议两公开”,连队将大棚租赁给像孙松可这样的种植能手后,在集体经济年增收3万余元的同时,还带动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学到了育苗移栽、大棚种植技术。
育苗大棚外,四连职工群众正忙着整地备耕。“到4月中旬,这批苗就可以出棚了。”蹲在苗床前仔细察看幼苗根系后,曹治华说,过去,连队都是从民丰县引进辣椒苗,每盘苗大约要花22元钱。如今,连队有了“本土苗”,每盘苗只需16至18元,仅这一项,种植成本就降了不少。
“未来,我们计划再新建7座设施大棚,把这里打造成团场设施农业示范点。”曹治华说,这些孕育着绿色希望的幼苗,让他看到了连队农业高标准、高质量发展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