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绽边疆 奋斗正当时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徐彤彤
五四风雷,激荡百年;青春之火,永燃不熄。
在天山南北,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用奋斗定义青春,以奉献丈量人生。他们的故事,是献给新时代最壮美的情诗,更是写给未来最庄严的誓言:请祖国放心,强边有我!
4月25日,兵团一中七年级数学教师关惠惠(左)在课间给学生讲解习题。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宇 摄
4月27日,在十二师头屯河农场医院,西部计划志愿者王昶壹在养老院为患者做康复治疗。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宇 摄
九师一六五团巴依木扎山口,寒风裹挟着雪粒呼啸而过。28岁的孔晓麓正带领护边员在零下35摄氏度的严寒中抢修边境防控设施。作为“兵三代”,他从小听着孙龙珍、魏德友的故事长大,在阿里高原服兵役三年后,他选择回到家乡担任边境管理连连长。三年里,他熟悉每一处界碑,完成百余次保障任务。
在塔里木大学的实验室里,齐萌教授正带领学生分析南疆牛羊肠道原虫样本。这位扎根边疆18年的博士生导师,已经培养出40余名硕士研究生和500余名本科生等毕业生扎根边疆,助力乡村振兴。在他的影响和鼓舞下,中国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14名博士人才签约至塔里木大学工作,为学校和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当学生问及坚守的意义,他指着实验室墙上的标语说:“把论文写在边疆大地上。”
4月23日,在塔里木大学第五十届运动会男子100米决赛的跑道上,运动员们火力全开,用步伐诠释拼搏的力量。赵澳 王佳豪 摄
4月16日,六师五家渠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何瑞娜在采访。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华北 摄
一师十一团的红枣加工厂内,32岁的雷露蕾正调试着全智能烘烤监控系统。十年前,她放弃留学机会,接过父亲合作社500万元债务。面对滞销危机,她注册“西域百果”商标,建立万亩绿色基地,用托底收购模式让农户农闲变增收。十年间,她背着红枣走遍全国展会,讲述兵团故事,更以反推导算法打破价格壁垒,让合作社跻身国家示范社。如今,投资4000万元的新生产线轰鸣作响,她抱着女儿望向沙漠:“我要让更多的果农增收!”
4月21日,四师可克达拉市第二幼儿园教师谢克拉·居来提(中)在给孩子们讲《蚂蚁搬家》的故事。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惠 通讯员 吉博 摄
4月22日,十师北屯市总医院儿科护士夏淑玲在照料新生儿。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正虎 通讯员 赵天丽 摄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今日之兵团青年,在奋进中挥洒汗水,在突破中飞扬青春。他们是界碑前的守望者,是实验室里的追梦人,是乡村振兴的领头羊,是技能报国的排头兵。他们把梦想镌刻在红色热土上,以奋斗之姿书写青春答卷。
4月16日,兵团水利水电集团青年工程师(中)在为新入职大学生讲解施工要点。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潘彩兰 通讯员 王永军 摄
4月15日,在二师二十九团梨园内,农科所工作人员位杰(右)在为职工讲解香梨授粉技术。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嘉成 摄
芳华绽边疆,奋斗正当时。当巴依木扎山口的界碑映照朝阳,当塔里木河畔的棉桃吐露新蕊,这片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热土正在诉说:中国青年的样子,就是中国未来的样子;兵团青年挺立的姿态,就是边疆永固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