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纸作画”到“立体成景”
——看四师可克达拉市如何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李惠
原野上能长出什么?
在四师这片绿色的原野上,“长”出了塔吊林立的产业园区、科技感十足的智慧农田、霓虹璀璨的繁华街市,以及一座欣欣向荣的军垦新城。
当可克达拉市以48%的绿化覆盖率惊艳世人,当国家级绿色工厂在园区创建,当“中欧班列”的汽笛声震碎原野的沉寂……可克达拉,这座诞生于《草原之夜》旋律中的城市,以改革为笔,以创新为墨,绘就了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
航拍可克达拉市一隅(资料图片)。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杨俊钦 摄
生态优先 绘就水绿交融新画卷
“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产兴城”,是可克达拉的发展密码。漫步城中,街道两侧树木成荫,四季绿植错落有致,水系廊道串联起生态与人文……让人流连忘返。
建市十年来,可克达拉市累计栽种各类草木花卉170万株,建成29座主题生态绿地,绿化覆盖率达48%,核心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居兵团前列。天鹅湖成为疣鼻天鹅及140余种野生鸟类的家园,是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这背后,是一座城市从“白纸作画”到“立体成景”的蜕变历程。
绿色不仅是底色,更是动能。2019年,伊力特玻璃公司整体迁到可克达拉市,积极打造循环利用全产业链,引入全电熔工艺,较传统工艺节能40%,年减排二氧化碳2.3万吨,生产的环保酒瓶占据西北市场60%的份额,实现原料零浪费,是伊犁区域独家玻璃瓶生产企业,也是疆内唯一生产、回收乳白料产品的企业,成为绿色制造的典范。
走进可克达拉市润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智慧农业园区的智能温室,新一轮无土栽培的8.8万株“樱霞”串收番茄栽植完毕,预计6月下旬果实上市。该园熊蜂授粉、水肥一体化的闭环系统使水资源利用率提升70%,年产值突破1500万元,带动周边200余人就业。
绿色是主色调,更是城市的灵魂,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可克达拉用十年发展证明:当兵团精神邂逅生态智慧,原野不仅能“长”出森林,更能孕育出领跑区域经济的绿色增长极。
改革创新 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可克达拉市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打破传统发展桎梏,成为兵团城市建设的典范。
师市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在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产业布局持续优化,构建起“农业筑基、工业强体、三产活市”的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持续向好。2024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151.29万亩,总产量达102.48万吨,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居兵团第一,连续12年获评“国家产粮大县”;培育出众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拥有多个驰名商标与名牌产品。
工业经济显著增强。立足工业强师、产业兴师,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实体经济发展,推动实现产业发展与培植税源、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规上工业总产值、投资稳步增长。规上工业企业达101家,其中产值过亿企业29家,农产品加工、生物制造、新能源等产业集群产值占比超59%;培育兵团“专精特新”企业7家、兵团创新型中小企业16家。
服务业提速扩量。以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为目标,推动第三产业实现质效双升,走出了一条以产兴城、以旅活市、以商惠民的发展新路,为城市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旅游产业实现全域突破,构建“生态+文化+边境”特色体系。社会消费能级持续跃升,线上消费占比提升至41%,消费引擎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能。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经营主体超1.91万户。创新“产业基金+链式招商”模式,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等11条产业链精准延链补链。2024年,累计招引延链强链项目24个,总投资达到189.2亿元。
多元驱动 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
作为兵团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师市依托区位优势和“一带一路”核心节点地位,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从边陲驿站向亚欧枢纽的跨越。
师市以霍尔果斯铁路口岸为支点,在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先后建成创新创业科技孵化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园、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等多个产业载体。
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四师区块建设,加快推进总投资2.67亿元的自贸试验区企业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推动“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
“跨区域绿电+产业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制度创新成果被列入自治区第二批省级典型案例;舰桥物流园建成投用,成为兵团第一条宽轨铁路专用线;丝路国际物流港“三宽一准”铁路专用线项目积极推进;推动兵团分区与边疆宾馆合作,新疆首个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服务中心落地兵团分区;大力发展进出口加工产业,申报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推动四师六十二团成立7个边民合作社……师市逐步形成集仓储、加工、贸易于一体的跨境物流枢纽,构建起“铁路版”边民互市和进出口加工产业集群。
师市以“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自贸试验区四师区块率先推行行政审批“证前指导”,打破传统“先申请后核查”流程,通过前置服务为企业提供业务咨询、现场勘查等支持,实现手续最简、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政务服务流程。深化“民企晨话”早餐会机制,建立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平台,服务企业超1.28万家。
十年来,师市通过统筹口岸枢纽建设、制度创新突破与产业开放协同,成功构建起“边陲—枢纽—腹地”联动发展格局。
党建引领 书写幸福城市新答卷
师市党委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民生关切,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用实际行动把职工群众的期盼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幸福。
实施“头雁工程”“素质提升工程”,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打造标准化阵地,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引导扩大绿色产品供给和消费;持续加强公共文化和旅游设施建设,推进群众身边的运动场地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红色文化”为引擎,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引起职工群众的精神共鸣。
民生为本,幸福加码。从“安居”到“乐业”,从“学有所教”到“病有良医”,从“老有颐养”到“弱有众扶”……幸福的链条不断延伸,一项项举措背后,是职工群众满满的获得感和安全感以及持续升温的幸福感。
站在新起点,可克达拉市锚定“一带一路”核心区支点城市定位,全力打好开放、特色、生态、共享牌,全力建设向西开放先行区、特色产业集聚区、生态文明示范区、融合发展样板区,向着更高质量的现代化征程迈进。正如《草原之夜》所唱,这片 “绿色的原野”必将奏响更激昂的时代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