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一碗牛肉面里的光阴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5-05-25 10:10:05 作者: 编辑:草娃 责任编辑:杨波

一碗牛肉面里的光阴

赵林洁、于树龙

5月18日清晨7时,十二师常州街“乾先生牛肉面”店的后厨里飘起缕缕白雾。马莉掀开直径一米二的汤锅,翻滚的牛骨浓汤裹挟着香菜碎末的清香扑面而来。“马姐,两碗面!”老顾客王建军熟门熟路地跨进店门,深蓝色的工装裤上还沾着装修涂料的斑点。

马莉热情地招呼着,很快将面送到顾客桌子上。

马莉家的牛肉面店,已经开了18年了。

18年前,常州街远没有如今繁华,新开发的片区像块未打磨的璞玉。那时,马莉站在刚租下的店铺里,望着门前飞扬的沙土发愁:“这地方真能成?”她的丈夫正往墙上挂牌匾,闻言转身笑道:“你看这每天进出多少装修工人?他们总要吃饭。”

那时候,马莉刚从干了12年的酒店辞职,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在刚开业的天意达商场盘了一间店铺,卖老北京布鞋。

2010年,牛肉面店生意越来越好,马莉常接到丈夫忙里偷闲打来的电话:“媳妇儿,今天又卖了一百碗了!”思来想去,马莉决定把布鞋店盘出去。

3天后的黄昏,马莉踩着细高跟鞋深一脚浅一脚走在常州街的沙土路上。丈夫说:“这片开始发展了,工人会越来越多,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住户。”他掏出口袋里油腻腻的记账本,“现在每天能卖300碗,要是你过来管账……”话未说完,远处传来重型卡车的轰鸣声……

一天,老主顾张大姐接过打包盒感慨:“刚来吃面那会你才二十多岁,现在鬓角都有白头发了。”

马莉麻利地系着塑料袋:“可不,您家闺女都上大学了,时间都煮进这锅汤里了。”

后厨的牛骨汤香气飘飘,“这是我们反复试了很多遍,让很多人品尝过,最终留下来的方子。”马莉说,“当年我老公揣着这个盒子从兰州来新疆,说‘味道要是变了,咱就收拾铺盖回老家’。”

有一段时间生意不太好,有供应商提议换便宜冻肉,马莉盯着报价单看了又看,最后把单子揉成团,红着眼眶说:“老公,咱们不能干这种坏口碑的事。不会一直难,生意会好起来的。”后来,老顾客们发现面价分文未涨,碗里的肉反而多了两片。

如今店里最抢手的是7元早餐面,这个创意源于马莉的细心观察。“有些娃娃吃不完整碗,有些大哥想要包子配面,小份面正好能满足大家的不同需求。”她端着托盘穿梭在餐桌间,总能精准补上客人需要的醋壶或餐巾纸。

落日余晖漫进玻璃窗,店门口霓虹灯亮起,收银机吐出的长单子垂到地面。送走最后几位客人,夫妻俩坐在靠窗的位置吃面。马莉说:“今天供应商说想加盟……”话音未落,后厨传来拉面摔打的啪啪声,新来的学徒还在苦练手艺。两人相视一笑,热汤白雾模糊了眼角细纹。

“日子就像拉面,越抻越筋道。”马莉说,18年光阴,从戈壁滩到美食街,从几张桌子到干净亮堂的店面,两人把人生抻成了绵长筋道的面条。每天清晨,第一锅牛骨汤依然会在5点沸腾,带着醇香,温暖这座城市的晨昏。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