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张岁协:“只要有人愿意听,我就一直唱下去”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5-05-27 10:11:14 作者: 编辑:草娃 责任编辑:许灏

张岁协:“只要有人愿意听,我就一直唱下去”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雷蕾 通讯员陈艳杰

5月21日,张岁协在家中演唱秦腔。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雷蕾 摄

“当得知我们秦腔团要上团里举办的春晚,激动得眼泪都出来了!”近日,五师八十一团一连职工张岁协回忆起这个好消息时,眼角仍泛着激动的泪花。作为八十一团老张秦腔团的团长,这场演出不仅是展示秦腔魅力的舞台,更承载着他和伙伴们多年来坚守传统艺术的心血与期盼。

初看张岁协,他是一名在田间忙碌的普通劳动者。然而,当他开嗓唱起秦腔,那股子由内而外散发的光芒,让每一个音符都化作直击人心的力量,瞬间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张岁协出生在甘肃,父亲以唱秦腔为业,他自幼便在秦腔的悠扬曲调中长大。那时候,每逢父亲登台,小小的他总会早早搬来木凳,端坐在戏台之下。戏台上,父亲甩袖、扬眉、亮嗓,一招一式皆是戏,唱念做打间尽显风华,悄然间在他心底种下了热爱的种子。

随着岁月流转,张岁协心底的秦腔种子破土抽芽,在时光的滋养下愈发蓬勃。“秦腔那独特的唱腔、激昂的曲调,仿佛有一种魔力,深深扎根在我的心底。”谈及与秦腔的渊源,张岁协眼中泛起亮光,语调里沉淀着数十年的深情。

1992年,24岁的张岁协带着装满秦腔唱本的行囊,从陇原故土奔赴兵团。此前,他在一次民间汇演中结识了三连职工汪禄琴,两个同样热爱秦腔的人,一拍即合,决定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用胡琴声和梆子腔,搭建起属于他们的秦腔舞台。

创业维艰,秦腔团筹建之路布满荆棘。资金、人员、场地都是摆在面前的难题。但他们没有退缩,四处奔走,召集志同道合的人。张岁协白天在连队里劳作,晚上寻找秦腔爱好者加入。每到一户人家他都眼神诚恳,言辞恳切:“咱们一起把秦腔唱起来,让更多人知道这门艺术,多好啊!”经过数月筹备,一支由二十五人组成的秦腔团终于在多方奔走中艰难成立。

秦腔团刚成立时,没有专业老师指点,全靠张岁协一腔热爱和零星经验摸索。天还没亮,张岁协就摸黑起床,独自走到空旷处吊嗓子,对着录音反复打磨唱腔,时而拧着眉头摇头,时而突然眼睛一亮,笑着拍大腿:“这个音还得再高点,那个腔再婉转些。”他一边碎碎念着,一边甩袖、踮脚、亮嗓,身影在薄雾中起起落落。

在张岁协的引领下,秦腔团里掀起了一股互学互鉴的热潮。他更是以身作则,常常为了一个动作、一句唱腔,带着大家反复打磨。秦腔团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渐渐地,排练厅里的梆子声、念白声、讨论声交织成一片,团队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拧成一股绳,每个音符里都透着股子较真的韧劲儿。

每逢团里有重大活动,张岁协带着秦腔团成员积极参与。在舞台上,张岁协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或悲愤激昂,或婉转悠扬,将秦腔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台下观众被他们的热情和精彩表演所打动,掌声和喝彩声不断,演出的成功,也让秦腔团在团里声名鹊起。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张岁协也开始在抖音上学习秦腔相关的知识和技巧,还将自己和秦腔团排练、表演的视频发布到抖音上。一开始,关注的人并不多,但他没有气馁,每天坚持发布作品。慢慢地,他的作品开始受到关注,点赞量和评论量也越来越多。

张岁协翻开手机,抖音主页上赫然显示着1114个作品,从青涩的排练片段到完整的舞台演出,这些视频见证着他的坚持,如今账号已积累近万名粉丝。为了让戏迷们看得过瘾,他还开启了直播唱戏。

镜头前,他咧嘴笑着向屏幕挥手:“家人们来啦!今天给大伙唱段《辕门斩子》!”直播时,他不仅亮开嗓子唱足全场,还会边唱边分享练声诀窍,聊聊学戏时的趣事。他的真诚和热情,赢得了戏迷们的喜爱和支持,直播间里满屏都是点赞和留言。

张岁协是个闲不住的人,不管在哪都能看见他的身影。夜市摊位旁,他扯开嗓子就唱,烟火气里回荡着苍凉的梆子腔;养老院里,他专为老人们唱经典选段,逗得大家合不拢嘴;哪怕是简陋的地下室、社区的小广场,甚至是博乐市春晚的大舞台,都留下过他精彩的表演。

为了让舞台更出彩,张岁协自掏腰包为秦腔团添置戏服。他精心挑选每一件戏服,从款式到颜色,都力求符合秦腔表演的要求。同时,他还自学化妆,研究如何通过妆容更好地展现角色的特点。登台时,他往戏服里一穿、扮相一上,文能演得书生折扇轻摇,武能耍得刀枪虎虎生风,举手投足间都是戏。慢慢地,张岁协成了团里响当当的“秦腔名角”,街坊邻居提起他的表演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可他从不把这些夸赞放在心上,总是摆摆手说:“还差得远哩!秦腔的门道深着嘞,我这点本事不过是皮毛。”

“只要有人愿意听,我就一直唱下去。”如今,他又开始手把手教年轻人学戏,从唱腔到身段,一招一式都倾囊相授。在他心里,只有让更多年轻人接过传承的担子,让秦腔这朵艺术之花,在这片土地上开得更艳。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