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不住的阿米娜·热合曼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苟汇敏
6月3日清晨,阳光洒在九师一六四团幸福社区揽翠苑小区的人行道上,碎成点点光斑。54岁的维吾尔族大姐阿米娜·热合曼梳着利落的盘发,身背挎包,走向社区服务中心。
“大姐,今天这么早就上班了?”包子铺老板隔着蒸腾的热气打招呼。
“闺女,等你下班回来帮我看看电饭锅按键怎么不灵了。”一楼住户探着身子喊。
“妹妹,周六来家里吃手抓肉!”哈萨克族邻居大姐挥手笑道。
2009年,阿米娜・热合曼从塔城市哈尔墩社区搬迁至一六四团幸福社区。为快速融入邻里,阿米娜・热合曼主动报名担任楼栋长志愿者。这份没有报酬的工作,成了她最挂心的事。帮居民买药、陪独居老人去医院复诊、给残疾住户跑腿买菜……她的日记本上写满了各家各户的“急难事”。
邻居王新梅永远记得2010年那个深冬之夜。因高血压并发症卧床的她,凌晨三点挣扎着起身倒水,不慎碰翻水杯。“咣当”声响惊醒了隔壁的阿米娜・热合曼——为了随时照应,阿米娜・热合曼把床铺搬到了与她家相邻的空房间。
“我推门时看见她扶着床头柜直喘粗气,嘴唇都紫了,赶紧扶她躺下,又煮了碗加红糖的小米粥。”阿米娜・热合曼回忆道。热腾腾的粥驱散了零下20多摄氏度的寒气,也让汉族大姐与维吾尔族妹妹的心紧紧贴在了一起。
此后13年,阿米娜・热合曼的日记本里多了一项内容:每周一、三、五上午十点,准时出现在王新梅家——测血压、按日期分装降压药、把羊肉汤里的胡萝卜切得细碎。“医生说你得补蛋白,这鹰嘴豆是我特意泡了一夜的。”阿米娜・热合曼时常叮嘱。每当王新梅向人展示塞满馕饼的冰箱,总要说:“我姐的汤比药方还灵,喝下去从胃暖到心尖。”
照顾王新梅的日子里,阿米娜・热合曼留意到社区里更多需要照护的身影。85岁独居老人韩玉美住在楼下,子女在连队工作,阿米娜・热合曼便每日下楼抬头看看韩玉美老人家的晾衣架——若哪天没见蓝布衫在风里飘,她准会敲响老人的门。
2022年夏日的傍晚,阿米娜・热合曼散步时,看到韩玉美家的窗户紧闭,往常这个时间,老人总会晒被子。她三步并作两步上楼,推开虚掩的房门,只见老人趴在床边,右手紧攥着手机,脸色惨白如纸。“阿姨!阿姨!”阿米娜・热合曼一边轻拍老人后背,一边拨打社区医生电话。经及时抢救,老人脱离危险。“你就是我的亲闺女啊!”韩玉美攥着阿米娜・热合曼的手哭道。
阿米娜·热合曼是个“热心肠”,手机里存着10多位老人子女的电话,备忘录记满了37位独居老人的用药时间。她总说:“多留点心,大家就能少点心慌。”
2021年,阿米娜・热合曼加入“红石榴爱心妈妈”巾帼志愿服务队。文艺汇演时,她戴着维吾尔族花帽跳麦西来甫,汉族大爷敲着快板伴奏,哈萨克族小姑娘跟着学动作;走访困难党员时,她把新被褥塞进三轮车,顶着烈日骑行3公里;社区大扫除,她总是第一个拿起高压水枪冲洗楼道。
最让她自豪的是,带着志愿者挨家挨户讲“民族团结小故事”——哪家的下水道堵了是她找人通的,哪位老人的生日是志愿者们一起过的,这些琐碎日常,成了最动人的“宣讲词”。“不用讲大道理。”阿米娜・热合曼说,“帮人通一次下水道、陪老人唠半小时嗑,心就贴紧了。”
别人笑称阿米娜·热合曼“闲不住”,而阿米娜・热合曼总是笑着说:“社区是个‘大家庭’,每个人多做一点事,大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个‘家’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