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牵手,乡村振兴路上一起走”
严生金
6月的焉耆县查汗采开乡查汗采开村,阳光像融化的蜜糖流淌在番茄地里。阿依古丽·阿都拉在自家地里,手指轻轻抚过有点萎靡的番茄苗,眉头拧成了疙瘩。就在这时,她听见一阵爽朗的笑声从田埂上传来。
二十一团七连党支部书记蔚金建(左四)在查汗采开村指导村民进行番茄苗补栽(摄于6月2日)。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王云鹏 摄
“番茄苗浇完水就好了,不用担心。”穿着黑色短袖的二师二十一团七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蔚金建三步并作两步跳下田埂,顺手扒开番茄苗根部的土壤细细查看。蔚金建边向阿依古丽·阿都拉解释,边向一旁的查汗采开村党总支书记张莉递过去一把小铁铲,一起帮忙除草。
二十一团七连对查汗采开村开展农业技术指导的故事,要从2024年说起。
2024年4月的一天,蔚金建带领党员来到查汗采开村,两地干部在会议室内探讨兵地共建项目。突然,查汗采开村村民艾合买提·吾布力急匆匆地推开门,向村干部诉说烦恼——他在番茄移栽时遇到技术难题,自己束手无策,只能赶来村委会求助。
蔚金建看着急得满头大汗的艾合买提·吾布力,立刻与村“两委”成员一同来到番茄地。“机子压得不够深,往下调一下深度就行。”蔚金建一眼看出农机移栽的问题,上手快速调整。待移栽机顺利播完两行,他才走出地里,蹲在田埂上对大家说:“我们连队可以派遣农机人员到地头进行指导帮扶。”
听到这句话,张莉紧皱的眉头一下子舒展了。这些年,农业技术一直是制约查汗采开村发展的瓶颈,而眼前这位满脸风霜的兵团汉子,一句话便为他们带来了信心与底气。
在七连与查汗采开村的交界处,一条崭新的柏油路将两地相连。路的一边,是七连辣椒种植基地;另一边,是查汗采开村番茄地。这条“连心路”,正是两地连村共建成果的生动缩影。
七连充分利用地理相邻、守望相助的优势,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为目标,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文化交融等领域,与查汗采开村深度融合。如今,共建成效已切实转化为改善民生、促进发展、凝聚人心的强大动力。
“连队农机人员经常指导番茄种植、叶面肥喷洒、田间作业等。”张莉介绍,“2024年,番茄产量由原来的亩产6吨增加到8至9吨;小麦产量提升显著,亩产达到680公斤。”
“七连与查汗采开村手牵手,乡村振兴路上一起走。”蔚金建说,七连党支部持续推进“组织强村共建工程、产业富民共创工程、科技兴村共兴工程、教育惠民共享工程、文化引领共融工程”,帮助周边村镇居民解决就业、农业生产等问题,多举措、多方面、多形式推动兵地连村结对共建融合高质量发展。
5月20日,在村民塔吉古丽·阿不拉家中,七连“两委”成员马雪艳正在讲解果树修剪技巧,这是她本月第三次到访,这次,她还要参加一场特别的聚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屋内,村民尉豆萍高声歌唱。这场家庭演奏会上,马雪艳与焉耆县“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书记安巧玲、村干部一同聆听歌声。马雪艳抱着尉豆萍的孙子,轻声跟唱。“两地居民在你来我往中增进了感情,基层党组织更加健全,战斗堡垒作用更加凸显。”马雪艳说。
共建活动不仅连起了连队与村庄,更凝聚了兵地群众的心。
“张书记,听说村里要建展览馆,我想捐个物件。”46岁的村民艾尼瓦尔·艾里根捧着布兜走进张莉的办公室,布兜里层层包裹着一个老式军用饭盒。据艾尼瓦尔·艾里根说,这是二十一团一位兵团老职工送给他爷爷的,两人曾是挚友。如今老人已故,这段故事渐被淡忘,但他希望将见证兵地情谊的物件捐赠给村里,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我们很早便与兵团职工交流共建,这些年又开展了各类学习活动,我结识了很多兵团朋友。”艾尼瓦尔·艾里根感慨道,“我们特别感谢这些肝胆相照的伙伴。”
“七连党支部将落实好组织共建、产业共创、科技共兴、教育共享,让结对村基础强起来、党员作用发挥起来、民生事业改善起来、各族群众富裕起来。”蔚金建说,今后,七连将围绕种植业、农业机械作业、民生工程等方面开展信息共享,互派农业技术员,持续总结连村共建经验,推动优势互补,携手共绘兵地融合的幸福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