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点丨让基层治理成效更好惠及群众
罗毅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和社会利益结构深刻调整,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才能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
注重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激发全社会活力。要通过建立居民议事会制度、设立“小院议事厅”等方式,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水平。要加强法治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法治观念,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对城乡基层运行形势和特点的研判,把握各类风险发生规律,洞察风险发展趋势,提高风险预测预警预防水平,增强风险治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升基层治理专业化水平。
注重健全体系,解决基层治理“毛细血管不够畅通”的问题。基层治理涉及面广、环节众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体系化建设上下足绣花功夫。针对基层治理中存在的体系不够健全,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强等问题,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统筹推进农村、社区、机关、企业等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基层治理提供组织保障。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先进模范、乡土(返乡)人才、“五老”人员、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群众性活动骨干等的作用,有效吸纳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基层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注重减负赋能,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的问题。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要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基层治理的实事要事上。同时,坚持减负不减责任和担当,持续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引导和激励广大基层干部更加积极主动开拓进取、真抓实干。
近年来,许多地方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运用于社会治理,以治理手段创新驱动治理机制创新,并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我们要用好现代科技特别是新一代数字技术,促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治理,加强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让社会治理更具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安全需求。
为民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积极创新举措,多一些有益尝试,才能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