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以系统思维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5-06-30 09:27:41 作者: 编辑:李佳莹 责任编辑:许灏

以系统思维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叶开亮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构建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是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的关键一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大思政课”建设与发展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系统思维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能够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以系统思维深入理解“大思政课”建设的本质要义。价值逻辑:以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大思政课”建设的核心在于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不仅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大思政课”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逻辑,将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作为根本追求。

工作方法:树立大局观意识,注重全局性谋划。系统思维强调整体把握、统筹兼顾,要求我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树立大局观意识,注重全局性谋划。“大思政课”建设涉及面广、参与主体多,需要协调各方资源、集聚各方力量。因此,我们要从全局出发,将“大思政课”建设置于“大思政”格局、“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之下,进行整体谋划和系统设计。这包括建构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和教育教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建强思政课课程群、优化思政课教材体系等,以确保“大思政课”建设的系统性和协同性。

实践要求:实现育人成效整体性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要求在于实现育人成效的整体性推进。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效果,还要注重实践教学、网络教育等多种育人方式的有机结合。通过构建实践教学工作体系,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等方式,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提升素养。同时,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搭建“大思政课”网络教育宣传云平台,拓展育人空间,实现育人成效的整体性推进。

以系统思维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三个维度。运用系统思维推动思政课由静态平衡走向动态发展。系统思维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大思政课”理念旨在实现思政课教学由静态平衡到动态发展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线上与线下的结合等。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和素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互动教学等方式,使思政课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运用系统思维引领理论与实践由相互脱节走向协同推进。理论传授与实践支撑脱节、实践活动缺乏理论指引,是思政课教学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由此,理论与实践相协同是思政课教学长期探讨的问题。系统思维要求我们在推进 “大思政课” 建设时,以整体性视角统筹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发展,具体可从三方面着力:一是将理论知识深度嵌入实践活动设计,让抽象原理在具体场景中获得具象化呈现,避免理论传授沦为 “空中楼阁”。二是通过实践场景加强理论知识的活化运用,形成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升华理论”的闭环体系。三是加强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与贯通,通过知识渗透、方法融合与价值共振,释放协同育人乘数效应。

运用系统思维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由局部运作走向整体优化。“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基础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协作。这要求我们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时打破局部运作、各自为政的固化思维,注重整体优化和协同作战。在组织架构上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责和分工;在资源整合上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形成育人合力;在评价体系上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对“大思政课”建设的成效进行客观评价和及时反馈。通过这些措施,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由局部运作走向整体优化。

以系统思维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要求。从系统要素协同性角度出发构建协同育人模式。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时,要从系统要素协同性的角度出发,构建协同育人模式。在课程设计上注重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加强思政课教师与其他课程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上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形成实践教学基地网络,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的深度联动,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的协同育人合力。

从系统整体分层角度推动思政课提质扩容。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时,要从系统整体分层的角度出发,推动思政课提质扩容。在课程体系建设上注重层次性和递进性,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更新和拓展,及时将党的创新理论和时事热点融入教学中;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创新和多样化,运用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以此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从系统的目的性角度保障立德树人任务。系统的目的性是指系统总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或功能而存在的。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时,要从系统的目的性角度出发,保障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这要求我们在教学目标上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建设,确保立德树人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大思政课”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运用系统思维进行深入理解和整体推进。推动思政课由静态平衡走向动态发展、由理论与实践相互割裂走向协同、由局部运作走向整体优化,从系统要素协同性角度出发构建协同育人模式、从系统整体分层角度推动思政课提质扩容、从系统的目的性角度保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才能不断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深入发展,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