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当好生态卫士
张海文、景雪
兵团要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发挥绿色能源优势,不断在实践中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切实维护生态安全、当好生态卫士,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兵团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生产发展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兵团。新征程上,兵团生态卫士职责内涵更深、范围更广、任务更重,只有通过改革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各方面制度有机衔接、系统集成,才能推动美丽兵团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
生态文明基础体制是支撑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根基。一是推进完善生态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让兵团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日益完善。二是推进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推动师团两级分区管控成果更新,进一步完善细化兵团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应用,推动实现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助推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减污降碳、工业园区管理等协调联动机制,深化细化环境分区管控在水、大气、土壤、噪声、地下水等环境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持续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强化重大投资项目环评服务保障,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严格落实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污染物区域削减要求,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更新完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推动成果在政策制定、园区管理、环境准入等方面落地应用。要以兵团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对所有国土空间分区分类实施管制,在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建设,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的管制方式,在城镇开发边界外的建设,按照主导用途分区,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和“约束指标+分区准入”的管制方式,深化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三是推进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是加快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首要工作,是推动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空间跨度大、覆盖范围广、矛盾积累多,涉及多个重大改革事项,关乎所有者权益维护、国有资产管理、自然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先易后难、试点先行、蹄疾步稳的工作原则,率先突破一批、集中完成一批、重点攻坚一批,以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抓手,强化资源要素保障,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开拓性开展统一调查、统一确权、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等工作,强化信息化支撑,显著提升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全面推进兵团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奠定基础。四是推进完善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要健全兵团生态安全风险研判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应对和处置机制;建立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机制,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环境应急能力,完善上下游、跨区域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开展化工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三级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环境应急响应体系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严格落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一键启动”机制,及时妥善科学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建立生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加强生物技术及其产品的环境风险检测、识别、评价和监测,防治有害生物。五是推进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要进一步理顺生态环境监测部门的事权和职责划分,着力构建监测垂改后的新格局、新体制,实现全疆生态环境监测“兵地一盘棋”。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强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建设。依托现有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结合兵团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要求和生态功能区划,选取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工业园区试点开展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初步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体系。对列入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的化学物质以及抗生素、微塑料等其他重点新污染物,严格落实国家“一品一策”管控要求。二是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基于地域、要素和主体的多层级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完善一体化保护生态补偿管理主体的协同机制。加强对河流源头、重要水源地、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蓄滞洪区、受损河湖等重点区域开展水流生态保护补偿。健全公益林、天然林和湿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实施公益林差异化补偿,完善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生态治理补贴制度和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健全沙化土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机制、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三是加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探索开展师域森林覆盖率横向补偿试点,逐步推进生态功能评估精准化、生态效益补偿科学化、生态产品供给货币化。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双重目标的迫切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一是引导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要把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速构建绿色多元的能源供给体系,合理控制煤炭总量,大力推动智能绿色安全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加快煤矿智能化改造,有序推进煤炭消耗减量替代。着力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替代,加快天然气增储上产和推广使用,大力推进氢能、甲醇、地热能、生物质能发展。加快形成绿色低碳消费模式,全力构建清洁、高效、低碳、安全、可持续的现代煤炭清洁利用体系。二是引导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建立绿色低碳政府采购需求标准管理机制,加快完善建筑和建材、数据中心、包装等政府采购绿色低碳需求标准,研究制定体系成熟、应用广泛的绿色低碳采购品目需求标准,发挥采购需求的统领作用,对纳入强制采购绿色低碳范围内的产品和服务,全面落实强制采购政策。结合产业发展状况、绿色技术水平和采购需求等情况,创新采购方式,拓展优先采购范围。三是引导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严格落实“四水四定”,推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实行分类水价。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构建“从源头到龙头”的建设管理体系。完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机制,加强全兵团城镇再生水利用。推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创新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坚决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兵团要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发挥绿色能源优势,不断在实践中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切实维护生态安全、当好生态卫士,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兵团力量。
(作者单位: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党校、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