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一碗凉皮,“调”出文旅消费新IP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5-07-01 08:13:17 作者: 编辑:王祉珺 责任编辑:许灏

一碗凉皮,“调”出文旅消费新IP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朱丹丹

从新疆戈壁到贵州“村BA”赛场,从短视频平台到巴黎奥运会现场,一碗酸辣鲜香的凉皮,正以破圈之势改写着六师芳草湖农场的发展轨迹。

如今的芳草湖凉皮,不仅征服了万千食客的味蕾,更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成为撬动当地文旅经济的支点,也成为吸引八方游客走进兵团、领略军垦魅力的闪亮名片。

一碗凉皮香四溢

六师芳草湖农场居民在参加农场举办的“大胃王”吃凉皮比赛(摄于2024年7月3日)。于三 摄

“太火爆了!半小时,400份凉皮就被吃完了。”5月19日,回忆起在贵州榕江村超足球场上,观众和运动员们对凉皮的喜爱,六师芳草湖农场凉皮店经营户张学红高兴地说。

5月14日,由芳草湖农场湖人足球队、该农场文体广电旅游中心工作人员、凉皮店经营户、文艺队演员组成的团队,赴贵州村超开展了为期5天的文旅推介暨招商引资活动。

绿茵场上,双方球员激烈拼抢,尽情展示球技和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一个个精彩的进球让观众席上爆发出此起彼伏的呐喊声,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推介活动中,为了让全国各地的观众们能够品尝到来自芳草湖农场的“新疆名小吃”凉皮子,芳草湖农场李罗英、张学红两位凉皮店经营户,带着产自该农场的小麦粉、辣椒粉等食材和炊具,跨越4000多公里来到贵州村超现场。经过一天一夜的洗面、蒸制、熬汤配菜,400份原汁原味的芳草湖凉皮终于摆到村超美食摊位上。

“我们每天凌晨4时就要泡制面粉,洗面筋、熬汤汁。”张学红一边往碗里撒着现炸的辣椒油,一边介绍道,“光是这碗汤汁,就用了八角、桂皮等十几种香料,文火慢熬三个小时。”

在凉皮料汁散发出的香辣味吸引下,观众们纷纷涌向了凉皮摊位品尝。“我看到贵州第五中学的35名学生挤不到摊位跟前,我好不容易才给孩子们留了35份。孩子们都说好吃,我特别开心!”李罗英说。

此次芳草湖农场赴贵州村超开展文旅推介,除了带去了芳草湖凉皮,还有芳草湖农场本地生产的老七场大米、六师唐庭霞露葡萄酒等品牌农特美食产品,都备受关注。

“芳草湖农场作为兵团大型团场之一,这次通过‘体育+美食+文化’形式走进贵州,借助村超影响力开展文旅推介和招商引资的活动非常成功,推动了芳草湖农场文化活动品牌和整体产业发展。”芳草湖农场副政委曹森林说。

如今,随着网络热度持续攀升,芳草湖凉皮逐渐“出圈”,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成为热门话题,相关话题阅读量已突破千万。

据了解,芳草湖农场共有凉皮店40多家,从业人员近百人。目前,年均销售凉皮2000余吨。除了本地销售火爆,伊犁、昌吉、乌鲁木齐等地的商户也纷纷加盟芳草湖凉皮店,将这一美味带到更广阔的市场。

一片沃土育产业

5月14日,在贵州“村BA”文旅推介暨招商引资活动中,贵州第五中学的学生在品尝六师芳草湖凉皮。芳草湖农场文体广电旅游中心供图

“老板,两份凉皮子,辣子韭菜多一点。”“好的,你们先坐,马上就好。”正午的热浪里,芳草湖农场纯手工果蔬凉皮店的客人却是络绎不绝,李罗英一边招呼客人,一边麻利地切拌凉皮。

“我花了两年时间,将火龙果、菠菜等果蔬榨成汁,融入传统凉皮制作工艺中,不添加任何人工色素和添加剂,让顾客吃得健康又开心。”李罗英说。

李罗英的果蔬凉皮一经推出,便受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开业首日销量就突破600份。如今,她的凉皮店已经成为芳草湖凉皮的一张亮丽名片,北京、乌鲁木齐、昌吉等地的商户纷纷前来洽谈加盟合作事宜。

为进一步推动芳草湖凉皮产业的发展,六师芳草湖农场积极行动,多方施策。2024年,六师芳草湖农场召开了“芳草湖凉皮”产业发展座谈会,22家本地及乌昌地区的凉皮经营者齐聚一堂,共商产业升级蓝图。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座谈会,系统剖析产业现状,规划未来发展路径,让芳草湖凉皮从地域特色美食迈向全国知名品牌。”芳草湖农场副政委张睿在会上阐述初衷。

座谈会上,与会者围绕凉皮制作标准化、原材料供应链优化、品牌矩阵打造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并协商成立了芳草湖凉皮协会,旨在进一步规范行业标准,提升产品质量,推动特色美食朝着品牌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在提升产品品质与强化品牌推广的双线发力中,六师芳草湖农场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路径:一方面鼓励商户突破传统工艺,以技术创新赋能产品升级;另一方面深耕文化IP打造,自 2021年起挖掘美食背后的人文底蕴,创作出脍炙人口的方言民谣《芳草湖凉皮子》。“晶莹剔透薄薄儿的凉皮子,葱花儿黄瓜丝儿油泼辣面子,韭菜叶儿面筋芝麻蒜沫子,馋得我就淌起了那个哈喇子……”这首充满生活气息的歌曲在网络广泛传播,歌词中“韭菜叶儿、面筋块”等化作可视化的味觉符号,让芳草湖凉皮的品牌辨识度持续攀升。

同时,六师芳草湖农场以文旅融合为抓手,将凉皮美食体验嵌入到全域旅游场景,通过设立凉皮品鉴专区、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实现“味觉体验”与 “游玩体验”的深度融合。2024年8月举办的“爱嗨芳草味・一起向未来”第二届美食文化展活动中,130个展位划分为特色美食区、农特展销区、小商品展区等6大主题板块,游客既能品尝现制凉皮的地道风味,又可以观看展演,活动期间,吸引了1.6万名八方游客前来打卡,推动芳草湖凉皮从餐桌美食升级为可体验、可传播的文化IP。

“如今,芳草湖凉皮已构建起覆盖全国的流通网络。8类果蔬等速食凉皮产品通过标准化生产突破地域限制,在乌鲁木齐、西安等地建立了6个货仓。”张睿介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供应链建设,通过缩短配送半径提升新鲜度,让这碗承载着西北风味与军垦情怀的凉皮走向全国市场,成为传递边疆魅力的味觉使者。”

一链融合串热景

2024年国庆节,实景剧《芳草情》在六师芳草湖农场三十一连芳草东湖演出时的剧照(摄于2024年10月1日)。于三 摄

面对芳草湖凉皮持续攀升的话题热度,如何将这一“网红”美食打造成“长红”产业,成了六师芳草湖农场党委重点思考的方向。

“吃完一碗凉皮只需15分钟,要想让游客住得下、有得游、有得玩,有持续的吸引力,还需要我们持续发掘打造更丰富的文旅产品。芳草湖还有很多值得被看见的美好。”六师芳草湖农场文体广电旅游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曲琳说。

为此,六师芳草湖农场充分依托小海子水库生态资源优势,打造了芳草东湖旅游区。在景区内,游客不仅能品尝到美味的芳草湖凉皮,还能沉浸式体验小木屋民宿、稻田观光、溪谷垂钓、军垦记忆体验等多元优质旅游项目。

“以前景区的游客量相对有限,芳草湖凉皮走红后,来旅游的人明显增多了。许多游客都是冲着凉皮来的,顺便在景区游玩。”庄冉介绍。2024年,芳草湖农场在三十一连“芳草东湖”景区举办文艺演出20余场,通过“文化+旅游”模式累计吸引游客约18万人次,拉动消费约2000万元。

此外,由六师芳草湖农场倾心创编、150名职工参演的大型音乐实景剧《芳草情》,在芳草东湖旅游区首演便大获成功,单场次吸引观众6000余人。该剧以芳草湖农场的发展变迁为背景,融合歌舞、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展现了兵团人的精神风貌,为游客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视听盛宴。来自上海的游客张杰感叹:“看完《芳草情》,我对兵团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里不仅有美味的凉皮,还有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我流连忘返。”

同时,六师芳草湖农场还开发了红色研学路线,举办冰雪旅游季、音乐季、美食节等系列活动,深入推进全域旅游环线建设。“现在农场旅游越来越火,游客多了,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我在景区附近开的农家乐,生意比以前好了很多。”职工王强分享道。

从一碗小小的凉皮,到蓬勃发展的美食产业,再到带动兵团旅游繁荣,六师芳草湖农场正凭借创新的思维和不懈的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发展新篇章。未来,随着产业不断升级和旅游资源持续开发,芳草湖凉皮也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吸引更多游客走进兵团,领略这里的独特魅力。

链接:

全国各地特色凉皮荟萃

凉皮,这道跨越地域界限、征服万千食客的传统美食,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饮食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秦朝。相传秦始皇时期,关中遭遇大旱,百姓将大米碾成粉,蒸制成薄饼献给秦始皇,意外开启了凉皮延续千年的美食传奇。如今,凉皮已经成为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特色小吃,在漫长的历史传承中,各地也演变出了自己的特色做法,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凉皮探索之旅,领略各地凉皮的独特风采。

陕西:凉皮的集大成者

陕西作为凉皮的发源地之一,堪称凉皮界的“武林盟主”,种类繁多,口味丰富。西安麻酱凉皮独具特色,选用小麦面粉磨浆蒸制,其灵魂在于那浓郁醇厚的芝麻酱。不同于普通芝麻酱,这里的芝麻酱添加了十几种调味料,香气扑鼻,搭配爽滑的凉皮和爽脆的黄瓜丝,绵软的口感令人陶醉,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诱惑。

汉中面皮,虽名为“面皮”,实则以大米为原料。用汉中当地大米制作而成的面皮,散发着天然的米香,口感软糯。热食的吃法别具一格,浇上香辣扑鼻的汉中油辣子,瞬间唤醒沉睡的食欲,是汉中人民早餐桌上的常客。

秦镇米皮同样以大米为主料,多选用籼米制作,成品细薄柔软却不失筋道。其辣椒油堪称一绝,加入十几种花椒大料,突出一个“辣”字。独特的调味方式更是让人叫绝,将米皮在辣椒油中蘸几下,白里透红,红得诱人,香得勾魂,搭配黄瓜丝、芹菜和豆芽等配菜,酸辣筋道,欲罢不能。

岐山擀面皮制作工艺独特,先将面粉加水揉成面团,搓洗出淀粉浆后,不是直接蒸熟,而是先擀成面再蒸,因此口感硬实、韧性十足、格外筋道。再佐以盐水、蒜水、辣椒油、醋等调料,一口下去,满满的都是满足,越吃越上瘾。

河南濮阳:卷起来的美味

濮阳裹凉皮,吃法新颖独特,颠覆了传统凉皮的食用方式。它像卷饼一样,将一张凉皮平铺,均匀地抹上各种调料,放上黄瓜丝、豆芽、面筋、香菜等丰富配菜,再撒上花生碎增添口感,然后精心卷起来。咬上一口,各种食材的味道在口中交融,蒜香四溢,口感丰富醇厚,令人回味无穷,成为当地别具一格的特色美食。

内蒙古巴盟:醇厚扎实的风味

巴盟酿皮在内蒙古大放异彩,虽做法与陕西凉皮有相似之处,但却有着自己的独特印记。巴盟酿皮颜色褐沉,质地浑厚扎实,吃起来软糯可口又富有嚼劲。食用时,在酿皮上依次放入葱花油、辣椒油、盐、醋、酱油、蒜和巴盟特制配菜,再倒入适量大汤。搅拌均匀后,一口下去,软而不棉、油而不腻,特制配菜的加入更是锦上添花,各种味道相互交织,香嫩爽滑,是内蒙古美食的一张亮丽名片。

八师石河子:薄如蝉翼的清爽

石河子凉皮以薄著称,薄如蝉翼,轻如云朵,滑爽无比,在汤汁中能够充分吸收各种调料的味道,吃起来格外清爽解腻。搭配上特制的辣椒油、蒜汁、醋和香菜,各种味道相互映衬,层次分明。在享受完香喷喷的烤肉后,来上一份石河子凉皮,简直是人间美味;搭配上一个脆脆的馕,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宁夏大武口:辣椒带来的独特魅力

大武口凉皮虽地处西北小城,却藏着大乾坤。这里靠近陕西甘肃,常见的凉皮、酿皮、擀面皮一应俱全,且滋味地道。其独特之处在于辣椒,炸过后干酥香甜,带有谷物香气,或许添加了花生、芝麻、红枣等食材调味,再加上本地产的厚质辣椒,使得口感尤为特别。这里的凉皮汤汁清爽,很少添加浓郁的芝麻酱,吃到最后,人们甚至会忍不住将酸辣的汤汁一饮而尽,清爽之感沁人心脾。此外,这里还有宽片状凉皮、根皮(根面皮)等特色品种,根皮口感滑溜,吸汤能力强,但不宜久泡;盐池羊肝凉皮将鲜嫩的羊肝与凉皮凉拌,口感丰富;固原炒凉皮或炒凉皮凉面两掺,口感软糯,咸香可口。

甘肃:多样的酿皮风味

在甘肃,酿皮备受欢迎。兰州的高担酿皮,色泽温润如玉,口感酸、辣、微冲,谷物香气浓郁;武威的酿皮呈方块状,被称为“墩墩子”,浇上醋卤,鲜香无比;金昌的酿皮则将醋卤换成糊醋,经过加面熬制,酸味更加浓厚;天水市区的酿皮会加入芝麻酱,别有一番风味,而甘谷的酿皮则会加入本土的黄芥末,别具特色。天水还有一种荞面疙瘩“呱呱”,味道与酿皮类似,形态更为细碎,值得一试。

凉皮,这道简单却又充满魅力的美食,凭借着其多变的口感、丰富的口味和各地独特的制作工艺,征服了大江南北人们的味蕾。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寻到它的踪迹,品尝到那份专属于当地的独特味道。(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朱丹丹 整理)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