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师:一朵花撬动芳香产业链
胡杨网唐媛媛、郭雪伟 通讯员侯雨彤、张佳玉
在新疆伊犁河谷,四师因盛产薰衣草被誉为“伊犁河谷的紫色香境”。如今,这里已突破传统观光的局限,将薰衣草产业链延伸至科研、研学、旅游等多元业态,成功将“花经济”升级为“花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持久的“紫色动力”。一株株薰衣草,不仅扮靓了城市、带富了职工群众,更催生出一条高科技“芳香产业链”。
文旅融合:让紫色花海 “超长待机”
6月下旬的可克达拉薰衣草文化产业园,馥郁花香扑面而来,紫色花海在阳光下铺展成浪漫画卷。
“很美、很出片!”来自广州的游客欧阳佩仪难掩震撼,这片从未见过的紫色海洋,让她当即决定要向身边人推荐这里。
片片花海成为游客打卡新地标。
游客欣赏紫色花海。
从一片基建工地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疆伊帕尔汗香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全总监周波见证了产业园的蜕变。“在这片土地种出薰衣草,每一步都不容易。”他感慨道,从土壤改良到适配薰衣草根系的专属灌溉系统,团队的心血浸透了每一寸花田。
新疆伊帕尔汗薰衣草文化产业园种植区。
新疆伊帕尔汗薰衣草文化产业园中盛开的花朵。
产业园以“强二产、带一产、优三产”为逻辑,深耕产业融合:依托天然香料产业发展精油提取、香氛加工等第二产业;以花为媒举办薰衣草文化旅游节,将种植成果转化为文旅体验;升级配套设施,新增664个车位的生态停车场、房车营地,打造网红打卡点与“1314爱情公路”,让自然景观与人文体验深度融合。
“不只是硬件升级,更想让游客收获‘一站式’美好体验。”周波说。
新疆伊帕尔汗薰衣草文化产业园区。
为打破“花期经济”的时限,园区研发“错峰种植法”:在1400亩基地科学规划“701”“太空蓝”、杂花薰衣草及法国蓝4 个品种的种植区域与时间——香味浓郁的“701”适合提炼精油,花色艳丽的“太空蓝”成拍照宠儿,晚熟的杂花薰衣草可做花束,法国蓝则以优雅花形添彩。通过品种搭配,花期从初夏延续至深秋,让紫色浪漫“超长待机”。
如今,产业园已与400余家旅游机构合作,旺季日接待量超6000人次,成为可克达拉的旅游新地标。
全链升级:从一滴精油到专利矩阵
新疆伊帕尔汗薰衣草文化产业园研发人员制作新型薰衣草产品。
花田里游客徜徉打卡,生产车间里淡紫色芬芳弥漫,研发中心内科研人员正手持闻香纸,细辨不同品种精油的香气分子——这是产业园全链条开发的生动缩影。
“将科研与种植结合,才能让薰衣草‘香’得更有价值。”周波表示,自2019年确立“研发中心”战略后,企业持续加码人才与资金投入:从首批研究生引进,到2022年组建8人核心团队,再到2024年建成博士后工作站,如今15名研究生组成的研发团队,已构建起从品种培育到产品创新的全链条技术支撑。
目前,园区已形成“种植—加工—研发—销售”的立体产业链,开发出4大类12个系列120多种天然香料产品,涵盖芳香护肤、香氛生活、旅游文创等领域,构建起全渠道品牌矩阵。
各式各样的薰衣草手工皂。
货架上各类商品琳琅满目。
游客挑选自己喜爱的薰衣草产品。
从浪漫花海到芬芳产品,从文旅体验到科研突破,四师可克达拉市的薰衣草产业早已超越“一朵花”的局限,成长为贯穿一二三产的 “芳香经济带”。未来,随着产业链持续延伸,这片紫色花海将继续守护伊犁河谷的生态之美,让来自四师的薰衣草香飘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