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九项专利背后的绿色密码
蒲子璇
6月30日,在新疆农六师铝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师铝业)的生产车间里,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一根根铝合金圆铸锭从生产线上鱼贯而出。16年间,六师铝业打破“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桎梏,以科技创新为笔、绿色发展着墨,绘就了一幅工业文明与生态和谐共生的新图景。
2009年建厂之初,行业普遍采用240KA电解槽,六师铝业却率先启用500KA大型电解槽,吨铝电耗降低10%,迈出绿色发展的第一步。
2022年,六师铝业在厂房周边的戈壁滩建成88万千瓦光伏矩阵,年发绿电14.5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21万吨。光伏板集群不远处,2000亩智慧农业基地悄然形成:工业余热为大棚供暖,粉煤灰砌块筑墙,滴灌系统由绿电驱动,沙漠里长出了草莓和樱桃。
“过去工厂是‘抽水机’,现在成了‘输血泵’。”六师铝业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庆新说,这一模式带动周边团场职工转型为产业工人,1500余名团场职工每人每年增收超过10万元。
铝灰是电解铝生产的废弃物,每吨铝产生10至13公斤,传统填埋法既污染又占地。六师铝业投资15亿元建成“煤电铝一体化”循环经济集群,将这一“包袱”变为了财富:通过技术攻关,铝灰被制成电解槽保护环,实现循环利用,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空白。
走进六师铝业智能集控中心,大屏幕上336台设备数据实时跳动。2024年投产的铝电解智能管控系统,让1408台电解槽实现无人化管理。
“传统靠经验,现在靠算法。”该公司研发中心主任郭磊说着,现场演示了数字孪生技术——600KA电解槽集群通过远程智能控制。
创新工作室、劳模攻关组、青年先锋队——六师铝业每年10亿元研发投入,换来209项国家专利。六师铝业先后组建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创新研究院,动员全员创新,涵养了浓厚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青年工程师郭磊的“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可实现年省煤1.2万吨;工人自创的“铝液导流槽”,让企业年增利3000万元……
“绿色是底色,也是底气。”李庆新说,六师铝业将通过“绿电+循环+智能”模式为高耗能行业探索出可复制的绿色发展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