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锚定高质量发展·团场行丨天山脚下渔家乐 三文鱼宴引客来

来源:兵团日报-团炬时间:2025-07-03 20:26:14 作者: 编辑:王祉珺 责任编辑:许灏

锚定高质量发展·团场行丨天山脚下渔家乐 三文鱼宴引客来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潘瑞雄、陈琼、哈力扎提•哈力木拉提 当代兵团杂志社记者邱海强 胡杨网记者陈贝贝 通讯员周廷瑜

金汤三文鱼热气蒸腾,刺身薄如蝉翼透亮诱人,椒盐鱼排金黄酥脆香气四溢,红烧鱼尾裹着浓油赤酱胶质软糯,鱼丸汤清亮鲜美,鱼饺子皮薄馅足……6月27日,在距离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赛里木湖景区不到50公里的五师八十七团汇龙泉渔家乐,一桌地道的“三文鱼全鱼宴”征服了远方食客的味蕾。

“朋友从赛里木湖旅游回来就拍胸脯保证,说这里的三文鱼特别鲜美!今天一尝,果然名不虚传!”来自江苏的游客张伟夹起一片晶莹剔透的三文鱼刺身,蘸上芥末酱油送入口中,鲜甜爽滑的滋味瞬间在舌尖绽放,她兴奋地说,“谁能想到,在离海洋最远的新疆,竟然能吃到这么鲜嫩的三文鱼!人均消费不过百元出头,太值了!”

6月27日,在五师八十七团新疆汇龙泉生态渔业有限责任公司冷水鱼养殖基地,工作人员为三文鱼投喂饲料。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琼 摄

就在渔家乐百米开外、八十七团巨树林风景区入口处,新疆汇龙泉生态渔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汇龙泉公司”)的冷水鱼养殖基地里,数十个深蓝色圆桶整齐列阵。工人一瓢饲料撒下,平静的水面瞬间沸腾,成群的鱼儿奋力跃起争食,水花四溅、银鳞闪闪,上演着活力十足的“水上芭蕾”。谁能想到,这片深居内陆的土地,如今成了优质三文鱼的“新家园”。

“底气?就藏在这水里!”汇龙泉公司总经理李青霞举起一份水质检测报告,眼中满是自豪。源自地下的天然冷泉,常年水温稳定在18摄氏度左右,泉水清冽纯净,富含矿物质,为娇贵的三文鱼提供了绝佳的天然“空调房”。正是这得天独厚的资源,让公司的冷水鱼养殖“游”入了快车道。

今年,汇龙泉公司已有200多批次的鲜活三文鱼,乘着航班“飞”往深圳,每周稳定供应粤港澳大湾区。与此同时,该公司与河南郑州、江苏南京等地三文鱼体验馆的合作也在加速推进中,计划通过冷链物流,让兵团出产的冷水三文鱼跨越山河,“游”上东部沿海地区消费者的餐桌。

养殖池边捕捞正忙,渔家乐的厨房里已是热火朝天。只见厨师手起刀落,不多时,一条条刚出水的三文鱼就成了食客餐桌上的一道道珍馐。薄可透光的刺身是头牌,椒盐鱼排外酥里嫩惹人垂涎,金汤鱼片在浓郁汤底中更显鲜嫩……在这里,每一道菜,都是对“鲜”字最直接的诠释。

这舌尖上的美味,正悄然“游”出一条日益丰满的产业链。李青霞介绍,开春以来,公司养殖基地已投放三文鱼、鲟鱼、鲑鳟鱼苗超过12万尾,预计全年成鱼产量将突破500吨。

为了提升价值,汇龙泉公司正规划建设现代化精加工厂,未来还将开发分割鱼、即食产品等深加工产品,推动产业从“卖活鱼”向“卖价值”升级。

三文鱼产业的蓬勃“鱼跃”,离不开五师双河市“活水”的精心滋养。近年来,五师双河市聚焦“蓝色经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打出招商引资“组合拳”,实实在在推动了产业发展:2024年,该师市水产养殖面积激增至6032亩,较上年翻了两倍多;水产品总产量达1654吨,较上年增长近三成;渔业产值突破5410万元,增幅高达69.7%……

在八十八团金泉渔业三文鱼生态养殖基地,同样奔涌着产业发展的澎湃活力。沿着基地硬化道路前行,耳畔机械轰鸣、人声鼎沸,6000平方米的流水养殖池里波光粼粼,13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内冷链设备高效运转,锁住每一份新鲜。

“一期工程3500万元的真金白银砸下去,就是要打牢冷水鱼产业的根基!”金泉渔业负责人李健斌站在池边,望着水中穿梭的银灰色鱼群,信心十足,“现在年产量稳定在1000吨,这些活蹦乱跳的宝贝,可是实打实的‘水中金疙瘩’!”

基地一侧,二期工程正火热推进:10个升级版流水池已初具规模,新型循环水系统将推动产能再跃升40%。李健斌指向远处计划中的三期工程业已平整好的土地,朗声道:“我们眼里不只有养鱼卖鱼!精深加工、主题餐厅、休闲垂钓……只要打通全链条,‘兵团三文鱼’就能游向全国,未来更要‘游’出国门!”

从渔家乐飘香的餐桌,到机器轰鸣的现代化车间,再到规划中不断延伸的产业链,一尾尾天山雪水滋养的三文鱼,正奋力“游”出兵团团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