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田间地头链“云端”——十四师二二五团采访见闻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5-07-04 09:22:14 作者: 编辑:李佳莹 责任编辑:许灏

田间地头链“云端”

——十四师二二五团采访见闻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马军权、郑娅莉、常丫丫、陈洋、于婷

“三、二、一,上链接!”7月3日,十四师二二五团区域公共品牌运营中心的直播间里,雷晓霞扬起手的动作带着几分利落——这是她在农田劳作的习惯性手势,只是此刻指向的不是农具,而是镜头前排列整齐的农产品。拉依苏桃子的红晕里还带着晨露的痕迹,羊脂籽米在透明包装里泛着自然的蜡光,20多种作物像被精心摆放,诉说着这片沙漠荒滩上的耕种故事。


7月3日,在十四师二二五团电商直播基地,一名主播通过网络平台推介当地生产的桃子。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洋 郑娅莉 摄

“刚开始直播时,说‘上链接’都要提前在手心写三遍。”雷晓霞对着屏幕笑,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展台边缘,那里还留着她第一次直播时紧张地攥出的指痕。两个月前,她面对镜头会结巴到说不出完整的句子。如今已能随口报出每种水果的糖度:“拉依苏桃子能到18度甜,因为咱这儿白天太阳烈,夜里凉,糖分攒得实。”

这样的转变,藏着二二五团从“种得好”到“卖得好”的突围。团场2.76万亩特色林果地,是职工群众们在戈壁荒滩里一镐一镐刨出来的——葡萄藤沿着防风林扎根,西梅树在改良过的沙壤里结果,但酒香也怕巷子深。2025年春天,当团场提出“互联网+农业”的想法时,不少职工群众直摆手:“咱的果子长在地里踏实,到了网上能靠谱?”

五连职工陈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今年4月,他带着连队8名职工注册了新疆畴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把直播间搭在了团场的区域公共品牌运营中心。首场直播结束,后台103元的销售额像块石头压在他心头。“职工群众跟着我干,不能让大家失望。”下播后,他翻着直播回放逐帧看:主播攥着衣角的手在抖,介绍产品时只会说“好吃”,连羊脂籽米的生长周期都说错了。

团场很快送来“及时雨”,请来的专业老师带着课件蹲在连队,把“销售技巧”拆解成“怎么说清果子的生长环境”“如何展示米的蜡质层”;实战锻炼时,让主播们先在连队小会上练,再到田间地头对着果树练——因为“对着作物说,比对着镜头说更自然”。陈林自己则成了“产品研究员”,每天泡在田里记笔记:苹果花期遇了几场雨,西梅疏果时掉了多少个,连土壤检测报告里的锶含量都背得滚瓜烂熟。

改变在两个月后显现。当主播能说出“羊脂籽米的蜡质层是天然保护层,不用洗就能煮”,当镜头扫过果园里的滴灌带,讲解“沙漠荒滩上的水金贵,每滴水都浇在根上”,订单开始稳步上涨。陈林和职工们也看到了直播带货的无限前景。

更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留住顾客的窍门。陈林坚持“先看地,再卖货”,每次直播前都要去田间拍视频,让粉丝看到果子挂在枝头的样子,米在田里灌浆的状态。

“有位北京的顾客问米有没有添加剂,我直接把检测报告举到镜头前,后来他成了回头客。”雷晓霞说,现在粉丝里不少人能叫出她的名字,会追着问“今年的西梅啥时候熟。”

这股劲头也传到了产业链的上下游。北京援疆的干部帮着对接渠道,羊脂籽米通过京东等电商平台在北京就卖了400多吨。连队的职工们看着年轻人对着镜头讲自己种的果子,也开始学着用手机拍田间景象,有人还会特意跑到直播间,给主播当“技术顾问”:“别忘了说咱这苹果套袋时都是手工一个个套的。”

“刚开始觉得直播是新鲜事,现在才明白,咱卖的不只是农产品,是咱兵团人种庄稼的实在劲儿。”陈林最近在琢磨着给直播间加个新板块,让职工群众来讲讲“当年怎么把戈壁荒滩改成良田”——那些带着风沙味的故事,或许才是最动人的带货词。

傍晚收播时,雷晓霞看着后台跳出来的新订单,心情格外舒畅。窗外,团场的林果地在夕阳下泛着绿光,晚风里飘着葡萄的甜香。她想起组织授课的老师说的那句话:“这些从田间走到云端的果子,是咱团场递给全国的名片。”而她和“陈林”们,就是递名片的人。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