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从“输血”到“造血”:北京援疆资金在二二五团种下“数据苹果”

来源:胡杨网时间:2025-07-06 00:07:04 作者: 编辑:王祉珺 责任编辑:许灏

从“输血”到“造血”:北京援疆资金在二二五团种下“数据苹果”

胡杨网讯(李萍)七月初的昆仑山北麓,热浪滚滚。但十四师二二五团一连的矮砧密植苹果示范园内,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果树却带来片片清凉。拳头大小的“米奇拉”苹果挂满枝头,散发着淡淡果香,水肥一体化控制室的屏幕上,各项数据正精准调控着每一滴水、每一克肥的流向。

7月2日,十四师二二五团一连的矮砧密植苹果示范园内,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果树带来片片清凉。李萍 摄

7月2日,十四师二二五团一连的矮砧密植苹果示范园内拳头大小的“米奇拉”苹果挂满枝头。李萍 摄

这片充满科技感的果园,正是北京援疆资金在二二五团结出的硕果之一。

“园区建设和技术示范都得益于北京援疆资金支持。”二二五团一连“两委”成员方威强指着果树介绍,“‘米奇拉’是早熟品种,正处于关键膨大期,8月上旬即可成熟上市。”

这不仅仅是一片果园,更是一座现代农业的“样板间”。方威强算了一笔账,背后是理念与技术的双重革新。园区采用的矮砧密植技术,彻底颠覆了传统种植模式。

“传统果园每亩地种40多棵树,每棵占地4米X4米,土地利用率低,我们这里能种190棵;传统果树五六年丰产,我们两年挂果,四年丰产。”方威强介绍,“这种矮砧密植模式,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为全程机械化铺路,大幅节省人工。今年是丰产第一年,预计亩产2吨,优质商品果约1吨,能帮种植户亩均增收6000元。”

这笔经济账,对一连居民阿依吐兰汗・吾加比力一家是生活实实在在的改变。几年前,脚下还是盐碱化“沙窝窝”,只会种玉米的她,初见“长不高”的果树苗满是疑惑。在技术员手把手指导下,她和丈夫试着在11亩地里种上苹果。

挂在地头的矮砧密植苹果示范标牌。李萍 摄

让阿依吐兰汗·吾加比力安心的是全方位技术支持:滴灌带铺进果园,水肥一体化系统按土壤墒情自动配比氮磷钾;无人机每月巡田生成报告,石河子大学教授远程指导拉枝角度。更惊喜的是,团里今年投用的冷链物流中心,让苹果从地头到乌鲁木齐九鼎市场只需24小时,每公斤还能多卖2元。

十四师二二五团一连矮砧密植苹果示范园内的水肥一体化控制室。李萍 摄

有了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保障,阿依吐兰汗·吾加比力学得格外用心。去年首获丰收,就让她尝到了科学种植的甜头,亩产约两吨,11亩果园纯收入5.5万元。这笔钱让家里添了小汽车,“出门方便,生活实实在在变好了!”看着即将进入丰产期的果树,她和丈夫满怀信心。

一连居民阿依吐兰汗·吾加比力正在打理她家种植的矮砧密植苹果。李萍 摄

阿依吐兰汗·吾加比力的笑容,是二二五团以援疆资金撬动现代农业发展、惠及职工的缩影。如果说方威强管理的这570亩示范园是北京援疆资金精准“滴灌”下的一块“试验田”,如今其经验正在被复制和放大。二二五团与宝鸡海升等龙头企业合作,总投资1.748 亿元(含北京援疆资金2160万元)的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建成7248亩,并成功建立了“党支部+龙头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

这一机制,让援疆资金的效能得到了最大化释放——不再是简单分发给个体,而是投入产业链基础设施与技术体系。职工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等渠道稳定增收。

一棵棵被数据精准管理的“科技苹果树”,正在重塑这个沙漠边缘团场的经济生态。据测算,产业园全面建成后,可吸纳约720户、近2200安居乐业。北京援疆资金种下的,不仅是高产的果树,更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一个留住人的强大磁场,以及各族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075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